号: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称: 楚雄市201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号:

楚雄市201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表时间:
字体:[    ]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楚雄市201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充分发挥财税部门职能,服务发展促增收,优化支出保民生,深化改革提效益,财政运行总体良好。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在受宏观经济影响,工业经济不景气,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上划中央和省部分比预算减收13200万元的情况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攻坚克难,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5105万元,比上年增加21457万元,增长10.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3000万元,比上年增加23694万元,增长1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4507万元,比上年增长10%;非税收入完成28493万元,比上年增长67%。在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实际到位数比年初预计数少19000万元和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预算数减收6191万元的情况下,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01758万元,比上年增加15458万元,增长5.4%。

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3000万元,转移性收入16020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9067万元,调入资金6266万元,收入总计338534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1758万元,转移性支出27767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200万元,债券还本支出1408万元,支出总计331133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7401万元。结余资金主要是部分项目跨年度实施。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28397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34337万元,增长36.5%,比上年增加32130万元,增长33.4%;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36179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37309万元,增长37.7%,比上年增加35926万元,增长35.8%。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8397万元,转移性收入961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55万元,调入资金1030万元,收入总计13979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6179万元,调出资金3468万元,支出总计139647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148万元。结余资金主要是专收专列的基金和在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的跨年度使用的专项基金。

(二)市乡两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市乡两级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57430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2968万元,增长1.9%,比上年增加25440万元,增长19.3%。市乡两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4264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6194万元,增长5.7%,比上年增加21904万元,增长23.7%。市乡两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54839万元,比上年增加9987万元,增长4.1%。

市乡两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264万元,转移性收入16020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362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0893万元,调入资金6266万元,收入总计298986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4839万元,转移性支出27767万元,补助下级支出7422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200万元,债券还本支出1408万元,支出总计291636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7350万元。结余资金主要是少数项目跨年度实施。

市乡两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9156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23476万元,增长35.7%,比上年增加12616万元,增长16.5%。市乡两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5762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25272万元,增长35.9%,比上年增加14509万元,增长17.9%。

市乡两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9156万元,转移性收入961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55万元,下级上解收入52万元,收入总计9957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5762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98万元,调出资金3468万元,支出总计99428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148万元。结余资金主要是专收专列的基金和在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的跨年度使用的专项基金。

(三)开发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开发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67675万元,比上年减少3983万元,下降5.6%。开发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8736万元,比上年增加1790万元,增长3.8%。开发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6919万元,比上年增加5471万元,增长13.2%。

开发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736万元,转移性收入742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705万元,收入总计57863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6919万元,转移性支出10893万元,支出总计57812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51万元。

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9241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10861万元,增长38.3%,比上年增加19514万元,增长98.9%。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0417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12037万元,增长42.4%,比上年增加21417万元,增长112.7%。

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9241万元,转移性收入198万元,调入资金1030万元,收入总计4046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0417万元,转移性支出52万元,支出总计40469万元。收支平衡。

以上数据待州财政局批复我市年度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如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进行报告。

二、2013年主要财政工作

(一)以完成收入任务为重点,切实强化收入征管。年初及时将人代会通过的预算下达各征管部门,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建立定期分析财税工作的机制,从3月起,每月组织分析一次财政收支情况。实行领导挂点联系财税收入征管部门,责任到人,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历年欠缴的耕地占用税等税收的清缴力度,推动财政增收。实行非税收入票据电子化管理,坚持以票管收,严格执行收缴分离制度,加强源头管控,非税收入超额完成任务。严格依法处置国有资产,及时组织处置收入。切实做好土地出让工作,加快土地挂牌出让进度,确保土地出让收入及时入库,基金预算收入圆满完成任务。

(二)以服务发展为中心,支持经济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筹集建设资金101811万元,实施东南新城路网、东西环线建设,滇中大商汇和鹿城镇汪尹村、官家小组等10个拆迁安置小区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实施城市输水工程、第二水厂及配套管网、第一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第二污水厂配套管网、龙川江泵站、城区排水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投入交通运输资金9104万元,不断改善城乡发展环境。安排项目前期费2909万元,推动项目争取和落实。投入企业扶持资金16508万元,支持企业技改和产业结构调整;投入企业增产促销资金1376万元,支持企业发展生产,完成发展目标。投入招商引资经费487万元,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做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工作,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5家,新增注册资本金34600万元。加强政银企合作,促成金融机构累计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486000万元;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维护政府信誉,为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围绕保基本、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做好民生保障,全市民生支出224724万元,增长5.7%,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4.5%。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支出53327万元,增长6.6%。筹措资金3952万元,一次性解决6542名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投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871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建设资金2208万元,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发放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3289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补助2235万元,支持教育均衡发展。科学技术支出510万元,支持技术创新、科技推广应用、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投入与改革并重原则,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医疗卫生支出26968万元,增长25.2%,重点支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072万元,增长3.2%,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增加文化产品的供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107万元,增长14.2%,支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落实,企业养老金发放,及时兑现原改制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实施“贷免扶补”等优惠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促进和稳定就业工作;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城乡低保、五保老人和孤儿生活费及时兑现。节能环保支出12302万元,增长62.9%,重点支持污染减排、水源地水源监测等。住房保障支出23237万元,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4876万元,支持城乡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管理,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农林水事务支出42325万元,增长1.6%。

(四)以和谐发展为主线,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围绕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发展能力,切实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投入“五小水利”资金2804万元,中低产田改造资金1780万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3970万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抗旱救灾资金4831万元,为战胜持续干旱提供有力支持。兑付农民直接补贴资金14920万元,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兑付农机具购置补贴650万元,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投入农业保险资金872万元,增强农业抵御灾害能力。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2243万元,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总投资6163万元,实施“一事一议”村内户外道路硬化、抗旱饮水等普惠制项目151个,示范村项目9个,美丽乡村项目4个。总投资3214万元,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扶持为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9个。投入村庄规划资金755万元,农村危房改造和特色民居建设资金4307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投入林业资金5671万元,支持天保工程及保护森林生态效益。投入扶贫资金3448万元,支持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投入乡镇基层政权建设资金230万元,改善乡镇办公条件。投入乡镇集镇和集贸市场建设资金417万元,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纳入试点的459户纳税人由地税移交国税征管,8月1日实现正式上线。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及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稳步推进,工资统发系统、部门预算管理系统11月1日正式上线,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不断增强。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程加快,全市国库集中支付预算单位163个,全年授权支付资金114442万元,直接支付资金58088万元。公务卡结算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公务卡结算资金逐年增多。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有序推进,全市财政预决算和部分单位的部门预决算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推行非税收入票据电子化管理,源头管控工作明显加强。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动态监控。政府采购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实行采管分离,加强监督,政府采购目录以内及达到限额标准以上的全部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

(六)以强化监管为抓手,不断提升理财水平。转变对乡镇财政的监督管理方式,将目标管理考核与督促检查相结合,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财政督导面不低于50%的要求,加强对各预算单位的财政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监察、审计、财政监督职能,开展扶贫、民政、新农保、交通、燃气、供水等专项资金检查,以检查促规范管理,以检查促政策法规落实。采取上下联动、直接介入、自评抽查等方式,对2012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扶贫等15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确保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针对审计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贯彻落实和“六五”普法,组织开展培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回顾过去一年,全市财政工作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迎接挑战中不断取得新胜利。同时,财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一是支柱产业少,新的增长点不足。二是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财政自给能力弱。三是刚性支出增长快,收支矛盾突出。四是可用财力的增长与加快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资金筹措困难。五是债务负担偏重,偿债压力大。

三、201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中央、省、州和市委对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14年我市财政工作和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广开财源促增收,突出重点保民生,深化改革促发展,精细管理提效益,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在具体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统筹兼顾保障基本需要。财政收入增幅的确定充分考虑税源增减因素,并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财政支出兼顾需要与可能,结合财力情况,实行有保有压。二是突出重点保障民生。在确保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财政支出的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三是集中财力办大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集中财力保障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培育和重大民生项目建设等支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充分考虑影响财政收支各种因素的基础上,2014年全市地方财政预算收支建议如下:

(一)全市地方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14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安排247626万元,比上年增加22521万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182581万元,比上年增加19581万元,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314989万元,比上年增加13231万元,增长4.4%。

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2581万元,转移性收入15431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401万元,调入资金1200万元,收入总计345501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4989万元,转移性支出30512万元,支出总计345501万元。收支持平。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77542万元,比上年减少50855万元,下降39.6%。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4690万元,比上年减少51489万元,下降37.8%。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7542万元,转移性收入7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48万元,收入总计8469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4690万元。收支持平。

(二)市乡两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市乡两级地方财政总收入安排174537万元,比上年增加17107万元,增长1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128970万元,比上年增加14706万元,增长1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265399万元,比上年增加10560万元,增长4.2%。

市乡两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970万元,转移性收入15431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350万元,调入资金120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1844万元,收入总计303683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5399万元,转移性支出30512万元,补助下级支出7772万元,支出总计303683万元。收支持平。

市乡两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2030万元,比上年减少 37126万元,下降41.6%。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9178万元,比上年减少36584万元,下降38.2%。

市乡两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2030万元,转移性收入7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48万元,收入总计5917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9178万元。收支持平。

(三)开发区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开发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安排73089万元,比上年增加5414万元,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53611万元,比上年增加4875万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49590万元,比上年增加2671万元,增长5.7%。

开发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611万元,转移性收入777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1万元,收入总计61434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9590万元,转移性支出11844万元,支出总计61434万元。收支持平。

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5512万元,比上年减少 13729万元,下降3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5512万元,比上年减少14905万元,下降36.9%。

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551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5512万元,收支持平。

四、2014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一)着力加强财源增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拓宽政府性融资手段,加强政银企合作,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发展。设立融资保证金,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费用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发育,使之成为带动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大力支持以特色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对财政增收的贡献率。积极筹措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加大项目前期投入,支持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培植高效支柱财源,巩固壮大优势特色财源,抓好新型后续财源,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和财源体系。

(二)着力强化收入征管,确保收入任务完成。层层分解落实财税收入征管目标,强化收入责任,完善收入管理工作机制,健全财税收入征管体系,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强化税源监控,加强部门联合治税、协税护税力度。加强税收法制宣传,正确处理政府扶持与依法纳税的关系,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严厉打击偷漏税行为,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深入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电子化管理,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坚持以票管收,加强源头管控。切实加强国有资产出让管理,确保资产不流失,处置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加大土地出让收入征管力度,确保收入及时入库,支持城市开发与建设。

(三)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做好民生保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财政支出的重点向民生倾斜。教育支出安排55939万元,增长4.9%,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大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医疗卫生支出安排27882万元,增长3.4%,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认真落实新农合、城镇医保和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加大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大重大疫病防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障力度,维护群众身体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40758万元,增长7%,重点支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支持创业、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推动就业政策落实,维护社会稳定。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3124万元,增长1.7%,重点支持发展群众体育,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支持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群众文化产品供给,丰富群众生活;加大对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支持力度,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住房保障支出安排21860万元,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

(四)着力加大支农投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落实支农政策,保持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围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农林水事务支出安排43281万元,增长2.3%。强化统筹城乡发展的资金扶持服务,扩大公共财政和社会资金覆盖农村的范围,重点增加对农田水利、产业培植、生态安全、劳动力转移、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加大扶贫开发投入,支持山区、山坝结合区及贫困村委会的扶贫开发,支持产业发展,实施整乡推进、易地搬迁、安居工程等项目,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争取和落实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增强项目区发展后劲。加大对优势农产品产业、优势林业产业、优势畜牧产业的扶持力度,以产业发展促农增收。支持农村集贸市场建设,把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认真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服务“三农”。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认真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五)着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升财政科学化管理水平。深化财政预算改革,逐步建立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水平。着力推动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探索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六位一体的预算管理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入推进公务卡强制结算工作,减少公务支出中的现金支出。加大政府采购改革力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推进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重点部门、项目监控分析,确保各项收入应缴尽缴。加快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及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积极应对“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加强收入变化的预测分析,研究制定相关措施,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积极化解政府债务,优化债务结构,防范债务风险。

(六)着力强化财政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按预算、程序、进度拨付资金。及时批复部门预算,确保预算资金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单位。加强资金安全管理,认真督促预算单位落实稽核、制衡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结余结转资金管理规定,对超过规定时限未使用的资金,一律收回。认真落实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之间定期对账机制,杜绝管理漏洞。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扎实开展涉及重大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注重评价结果应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扎实做好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财政收支监管和会计监督,注重财政监督检查成果利用。大力开展财务管理培训,全面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各位代表,201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按照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统筹各种有利因素,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攻坚克难,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