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玉委员您好:
您所提出的《关于强化全市企业、项目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信息互通机制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您所提的项目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信息互通机制提案比较客观。在认真做好楚雄市的营商环境、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中,近两年,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很多大型的融资推荐会议不能召开,金融部门有些新产品不能及时落实到企业,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处于一种放缓的状态,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加大。金融机构和政府对此做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应对,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自身信用建设缺陷,信用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对称,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加之抵押不足,确实存在融资难、贵、慢难题;加之小微企业的规模小、融资的金额低,信用度不高等原因,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
二、认真按照《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市2021年“十大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楚市政函〔2021〕15号)文件中的《楚雄市稳金融防风险专项行动方案》贯彻执行。
1.健全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加大政策引导工作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密结合全州全市实际情况,政策落实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信贷总量、增速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现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增速16%。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做好政策接续和合理调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切实增强金融有效支持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能力。
2.加大引金入楚工作力度。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立机构开展业务。
3.加大机构设立工作力度。鼓励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机构在我市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法人金融机构;扩大金融服务面,增强金融支持力度。
4.加大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推广力度。以信用保证为载体“政府+银行+保险”多方参与的合作经营模式,对优质三农和小微企业购买信用保险进行保单融资给予支持,引导保险公司将承担对象从大中型融资主体转向三农、小微企业,鼓励银行机构对购买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的小企业给予贷款优惠政策。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贷款保证保险+保险资金+保险资金支农融资”试点,协助贫困人口获得免担保、优惠利率的小额资金。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分类施策、 因地制宜,结合全市产业优势及中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开发推广相关金融产品。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新基建建设、乡村振兴、民营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加大相关产业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推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发展,为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
5.持续增加绿色金融供给。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健康养老、家政服务、信息网络、绿色消费、旅游休闲、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支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贯彻落实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及激励约束机制。结合我市实际,一是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信贷计划,按季监测分析,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二是指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工作;三是切实做好受疫情影响的“三农”领域金融服务,指导督促驻楚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到期的涉农和扶贫小额贷款进行摸排,对疫情影响较大的涉农主体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到期还款困难的适当给予展期、续贷、调整还本付息计划等政策支持。
6.持续优化金融创新服务。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以提高“首贷户”占比为抓手,加强对此前在银行系统无贷款的小微企业“首贷户”的支持力度。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效能,优化金融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创新服务模式,合理扩大科技信贷投放规模。继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的支持力度。优化中长期资金配置,扩大中长期贷款比重,推进无还本续贷政策落地。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有效衔接。继续加强对已脱贫地区的金融政策运用,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精准对接农业保险服务需求,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积极开展征信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活动,特别是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鼓励各金融机构对因疫情防控工作暂时未能按时还款的企业和个人,灵活调整还款安排,合理延长还款期限,在维护征信信息报送真实客观的前提下,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融资协调服务工作
1.切实加大“政银担企”合作工作力度。进一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规范与融资担保公司的合作,依法合规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及时为企业解决融资担保难题。
2.扎实抓好“政金企”沟通对接工作。健全完善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合作联动机制,加强政策解读和引导,营造良好政策执行环境。通过组织政银企座谈会、银担座谈会、融资项目推介会、金融论坛等活动,促进“银政企担”多方深度交流与合作,筛选优质企业(项目)向金融机构上门推介,建立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互通机制,通过情况通报会、信息发布、微信群等形式加强互通;扎实抓好市委、市人民政府与各有关单位和省级相关金融机构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涉及事项的贯彻落实,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搭建政校、政银企对接交流平台,努力实现政校、政银企多方合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四、破解融资瓶颈,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为贯彻落实“稳增长”相关措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加强政银企沟通交流和合作,继续实施“税易贷”、“POS贷”等金融产品,积极配合州级投融资部门开展调头、过桥、担保等贷款业务申报工作,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帮扶企业实现平稳发展。
14户驻楚金融企业积极支持企业应对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产复工,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一是进一步抓好金融机构存贷款相关工作。截至2月,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1170亿元增速11.75%,其中:存款余额615亿元同比增长11.74%,贷款余额555亿元同比增长11.76%。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更好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信贷投入,持续加大信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保持信贷支持强度,促进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全市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适时推广“见贷即保”工作,加大对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三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做好农村农业保险、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资金拨付工作,在加大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切实做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各项政策落地。2022年新增融资担保中,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担保户数和担保金额不低于80%;健全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审查机制,简化申报和审批流程。鼓励银行机构创新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确保2022年平均利率水平不高于2021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不低于30%。四是抓好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楚雄市高度重视创业担保贷款相关工作,2022年1月28日率先于全省各县市安排召开了全市2022年创业担保贷款贷款启动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社、财政、教育、市场监管、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及3家经办银行共同对全年工作进行谋划,项目涉及茶花种植、餐饮、民族服饰加工、刺绣、幼儿教育等多种行业,为我市抗击新冠疫情、复工复产、自主创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五是积极与州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根据《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和《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切实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实施意见》要求,楚雄市缴存州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250万元,助力我市符合条件有融资需求的经济实体进行推送,获得担保贷款从而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21年末,州融资担保公司共为我市企业和个人担保贷款6978笔21.31亿元,其中:已经解保1803笔12.84亿元,在保5,177笔8.5亿元,发生代偿2笔1457万元;截至1季度末,我市推荐在保项目27个贷款6250万元,待金融机构审批项目5个贷款额1220万元,风险及预警项目3个贷款额195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企业申请贷款意愿明显降低。
五、因市财政财力有限,不可能拿出太多的资金来补贴小微企业,设置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存在困难。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市委、市政府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制约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依然存在,仍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韦玉委员,再次感谢您对项目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信息互通机制的关注,希望今后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楚雄市工业信息化科学技术局
202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