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以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作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标杆目标,采取六项有力措施,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
强化政策供给,集聚发展动能。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稳增长工作措施,制定出台27条稳增长政策和“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坚持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四挂钩”制度和“三进企业”等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盘清锁定目标任务账、任务支撑账、时序账、差距账、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账、质量效率动力账6笔账,坚持领导挂图指挥、部门挂图作战、统计等综合部门挂图监测,及时分析调度、补齐短板、平稳科学增长。1至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7%
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发展质量。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八大重点产业和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战略部署,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深挖潜能,着力培育生物医药、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1至9月,全市完成八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249.43亿元,占GDP比重达85.64%。其中,能源冶金和化工业增长11.1%、生物医药业增长15.2%、建筑建材业增长18.1%、装备制造业增长11.5%、文化旅游业增长13.1%,保持较快增长。
强化项目引领,夯实发展基础。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州投资政策导向及重点,组织申报重点项目53个,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14.02亿元,新开工项目188个。严格落实“专班推进、挂牌作战、目标倒逼、督查追责”项目推进机制和“构二破三”“调二提三”工作要求,紫大公路、响水箐水库、佑琳生防火涂料、“5G”试点等项目加快推进,楚源种业、瑞特商业酒店等项目竣工投产,楚雄民用机场场址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复。130个省州“四个一百”重点项目、100个指挥长负责制项目和500个年度重点支撑项目加快实施。
扩大开放合作,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深化与泛珠三角地区、“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京津冀”等地区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5个驻点招商工作组作用,加强与省内外大集团、大企业的对接力度,组织精准招商活动。今年以来,共为企业办理事项209件(次),与新鸥鹏、湖南方盛、中科院麻类研究所等大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新签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4个。1至9月,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5.02亿元、增长21.4%。认真贯彻落实对外贸易促进政策,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3090万美元,增长68.8%。
深化改革赋能,优化发展环境。顺利完成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投资类、商事服务类和社会事务类审批平均提速80%以上。认真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攻坚工程,前三季度全市净增市场主体4202户。楚雄高新区升级转型工作稳步推进,“一规划两方案”上报州级审查,1至10月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增长20%。
加大攻坚力度,补齐发展短板。严格落实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争取新增债券资金13.54亿元、再融资债券资金4.3亿元。成功打造2家AA信用等级平台公司,多措并举偿还到期债务本息。扎实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金融市场秩序保持良好。脱贫攻坚“八大专项行动”稳步推进,总投资1.87亿元的22个贫困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加快实施,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市90%埋地油罐完成防渗改造,机动车尾气排放合格率达80.14%,实施哨湾和鱼坝2个生态湿地恢复工程,启动二污厂二期改扩建、一污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前三季度龙川江西观桥断面水质综合类别改善为Ⅳ类。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市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