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发展和改革局共收到州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20件,其中,主办件13件(州人大代表建议2件,政协委员提案1件,市人大代表建议2件,市政协委员提案8件);协办件7件(市人大代表建议4件,州政协委员提案3件)。到7月10日,13件主办件已办结,办理类别为“A”类,办结率100%。同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与批评,满意率100%。
今年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内容丰富,二是针对性强。13件提案建议涉及的均是我局主要重点工作,尤其是涉及城乡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充电桩及新能源建设、教育服务收费和推进长江生态保护等工作,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为我市发展改革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主要做法
(一)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切实增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一是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了关于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文件及市领导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作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代表人民参加管理国家事务和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的重要形式;将办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作为政府机关履行职责,了解民意,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政府部门职能职责的一个重要渠道。坚持把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二是在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中,我局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不断强化措施,创新办理工作方式方法,不单纯地就建议、提案办回复,而是把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作为与代表、委员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对办理工作及部门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的大好机遇,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办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机构健全,责任落实。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及相关科室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确保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共召开局领导班子会研究3次,领导小组会议2次,职工会动员推进2次,切实强化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接到市人民政府建议提案交办后,局办公室对20件建议提案进行认真梳理和分类,拟出了具体承办工作意见,提交我局建议提案办理领导小组审定,坚持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责任科室具体办,办公室总协调的“3+1”承办工作责任机制。印发了《楚雄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认真做好2022年州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方案》,为确保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有序开展,并保证办理质量,全面落实“五定三包”责任制(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定质量,包落实、包回复、包满意),做到每件建议、提案有责任领导,有承办科室,有具体承办人,有办结时限。同时,紧紧围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充电桩及新能源建设、教育服务收费和推进长江生态保护等问题,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切实将工作抓细抓实,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三)规范要求,提高办理质量。一是强化调研力度,突出办理实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提的建议提案,我们都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力求通过办理一件建议、提案,解决一项具体问题,推动一个方面工作,突出办理实效。二是加强督导机制,保证办理质量。一在时间上督导,办公室明确专职负责同志,具体负责全局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联络、协调和督促,督导所有建议、提案按时办结。二在质量上督导,督促承办科室认真对待办理工作,不断提高办理水平,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三在落实上督导,针对答复中的具体措施,跟踪问效,确保落实,不搞形式主义。三是完善答复程序,按时办结答复。在办理提案的过程中,相关科室负责人都认真组织研究,分管领导亲自督促指导,提出具体工作意见和落实措施,责任到人,确保办理工作措施实,答复意见内容实,汇报情况依据实,整改措施督办实。每一件建议、提案的答复意见在报主要领导签发前,分管局领导都要逐件审阅,严格把关,限时办结,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四是健全公开机制,确保群众满意。今年,我局承办的13件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均在办理复文形成后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积极主动,注重工作实效。我局始终坚持将解决问题同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是否满意作为办理结果的重要检验标准,将之贯穿于建议、提案办理全过程。通过把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理与规划编制、项目审批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以建议、提案办理推动工作发展,以开展业务工作推进建议、提案办理,实现办出成效。比如,针对代表关心的“子午镇法邑大中街及村庄排污项目列项建设的建议”和“关于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与乡村振兴规划项目建设工作一同进行实地调研,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尽可能找到办复满意的解决方案。针对4个委员提案集中关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楚雄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和大办发展清洁能源的问题”,我局在办理中,同楚雄鹿城供电局和楚雄市城乡投建设企业,主动与委员沟通,对楚雄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充电桩规划建设进度及财政补贴政策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赢得了委员的满意。针对委员关心的“关于促进楚雄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与乡村振兴规划项目建设工作一同进行实地调研,充分听取委员意见,共谋划“十四五”支撑项目800个,涉及十五个乡镇项目540个,占比67.5%。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建议,有条件落实的,我局坚决在第一时间予以落实。针对委员提出的“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支持配合民盟中央对口云南省开展民主监督工作”提案中的5条宝贵建议,我局在市属各部门支持下,从加强领导促推动、突出重点抓保护、严格执行“十年禁渔”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几个方面着手,今年有序推进了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同时积极探索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燃气轮 机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针对“关于推动建立中小学(高中)课后服务教师劳务补偿长效机制的提案”,协商中,在配合省发改委完成教育服务课后收费情况调研,与相关部门开展了教育服务课后收费工作自检自查基础上。向委员详细汇报了现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双减政策,得到了委员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满意效果。
二、重点提案办理情况
根据《政协楚雄市委员会关于做好2022年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工作的通知》(市协发〔2022〕4号)文件,市发展改革局承办的“关于加快楚雄市数字经济建设的提案”(第11号)和“关于加快推进楚雄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提案”(第199号)被确定为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重点督办的2件提案。我局在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本着对委员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深索重点提案办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提高办理质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一是明确责任,确保工作扎实准进。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重点提案部署办理工作,对李春闻委员提出的第11号《关于加快楚雄市数字经济建设的提案》和杞发荣委员、徐彦委员提出的第199号《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提案》,根据提案内容,落实责任分工,明确由局长负总责、分管副局长牵头、责任科室和具体经办人员具体承办,办公室协同配合。分别制定2个重点提案办理工作方案,组织重点提案专班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与委员进行见面沟通、征求意见、情况反馈等,确保办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一丝不苟、严谨规范;确保办理工作举措实,答复意见内容实,汇报情况依据实,整改措施督办实。二是注重细节,确保办理工作实效。在办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先沟通后办理” “先沟通后答复”的要求,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认真听取各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切实做到办前联系、办中协商、办后回访,确保“事事沟通”、“件件面商”。三是注重实地调研。为高质量、高水平做好政协重点提案的办复工作,在办理前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全面把握提案的背景、委员的意图,统筹考虑,合理答复,及时反馈,没有初步办理意见的,不与委员见面,没有见面或者见面不满意的,不作书面答复;克服“闭门造车、文来文往”的现象,有效把办理提案工作重点从“办文”转到“办事”上来,力求通过办理一件提案,解决一个类似问题,推动一个方面工作。重点提案的具体工作情况是:
1.针对第199号提案反映楚雄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问题:我市全力破解制约项目推进的难题,简化审批流程,强化安全管理,加强技术和制度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打好“绿色能源牌”,按照省、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有关文件要求和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安排部署,已于2018年5月8日将我市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特许经营权授权划入楚雄市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编制审定了《楚雄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9-2023年)》,由该公司牵头招募项目合作伙伴,按审定规划推进项目实施。同时,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11月1日以楚市政通〔2018〕60号文件公布实施了《楚雄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目标和财政补贴政策。整合公共场站及社会公共停车场等各类资源,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公共服务领域充电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充电网络及智能服务平台。截至目前,楚雄市已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3座,分散式充电点23个,累计充电桩255个。
2.针对第11号提案反映楚雄市数字经济建设的问题:我市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发布实施了《楚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楚雄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在“十四五”规划中,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物流、智慧城市、数字楚雄建设、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数字经济产业等贯穿全文,重点强调了要加快大数据、区块链、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数字经济规划中:明确了包括加快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深化数字乡村建设和推动以融合为主线的产业数字化等11项重点任务;二是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依托“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着力构建高速、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目前,楚雄市建成通信光缆皮长52371公里,宽带端口共达到91.8034万个,光端口占比100%,光用户占比100%,城市FTTH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光网覆盖率100%,光纤宽带网覆盖率达到84.22%,城市4G覆盖率100%,行政村以上4G覆盖率100%,自然村4G覆盖率98.7%。5G城区覆盖率达98.7%,15个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及部分行政村同步实现5G网络覆盖。三是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市建设,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以楚雄市数字乡村全国试点县市建设为契机,强化农村数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智慧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市乡村组四级治理网格化数据管理“一张网”治理体系,建设“云农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公益服务网页,建成益农信息社152个,测土配方施肥54万亩,化肥减量增效27万亩,设置草地贪夜蛾性诱剂监测点45个;利用“三农通”平台编辑发布种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情气象信息等信息279条;四是抓实数字经济投资,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模式。谋划储备楚雄市数字经济发展(2020-2025年)项目91个,2020-2025年计划投资659.98亿元,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个,计划投资63.84亿元,数字产业化项目4个,计划投资11.33亿元,产业数字化项目26个,计划投资525.74亿元,“数字楚雄”建设项目43个,计划投资59.07亿元。目前,智慧水务建设项目、数字城市管理指挥调度服务中心平台建设项目及威楚党建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楚雄市城乡物流产业园及楚雄市富民工业片区区块链云平台建设项目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模式正加快形成。五是实施资源数字化工程,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完善数据中心建设,打造一体化数据资源、政务办公、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管理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事项9103项,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全程网办率达70%,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9.90%。“一部手机办事通”自然人实名注册数为87210人,法人实名注册数为18081户,累计办件量为1306755件,人均办件量为2.0692件,总活跃用户为122166户;办件总量、办件率居全州第一,总活跃用户数居全州前列;电子化交易“公开透明、规范统一、应上全上、网上办理、便捷高效、全程留痕”的目标初步实现,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不见面开评标全面推行,降本利企便民成效显著。六是实施产业发展数字化工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物流通道、城乡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不断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投资3.56亿元的楚雄市城乡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楚雄市现有州(市)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15个,村级服务站(点)43个,乡镇服务站覆盖率100%,村级服务站覆盖率达27.6%;全市电商户数(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达169户,在各类电商平台开设店铺2000余个。
三、存在困难问题
今年的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在市人大、政协和市政府办议案科的精心指导下,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2个重点提案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工作的开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数增多,任务重。与去年相比,承办件数已翻一倍多;二是有的建议、提案内容涉及面广,需要多个部门配合解决,发改部门统筹难度加大;三是个别承办科室重视不够,沟通力度不够,影响了代表、委员对发改工作的全面了解,办复不及时,导致与代表、委员的期盼要求存在差距。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下步工作中,我局将始终如一的重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坚持树立“以人为本,为民办事”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建议、提案办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办理工作变为转作风、联系群众和接受监管的自觉行动,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发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虚心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进一步提升办理质量,坚决杜绝“重答复、轻落实”。加大对规划引领、宏观调控、民生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力度,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人民群众满意,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楚雄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