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市发改复函〔2025〕6号
郭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联系”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楚雄市数字经济工作基本情况
楚雄市作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楚雄市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数字云南”战略部署,以“强基础、抓融合、促转型”为主线,全面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多项核心指标顺利完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治理效能等均取得显著突破,为全州乃至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楚雄经验”。在之前出台的相关文件基础上,楚雄市今年又研究制定出台了《楚雄市落实“强州府”数字经济要强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要素保障,紧密围绕楚雄市产业特色与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数字产业,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打造具有楚雄特色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助力楚雄市在区域竞争中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具体办理落实情况
(一)关于郭睿委员提出的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意见建议
市发展改革局已采纳。楚雄市紧紧抓住州委、州政府建设“数字楚雄”的机遇,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了高速泛在安全的数字基础设施。一是截至2025年3月全市宽带端口共65.79万个(其中光端口达65.69万个),宽带用户达到31.6万户(其中光用户达到31.59万户);光缆规模总长53090公里,其中城市地区接入光缆规模29884公里,农村地区接入光缆规模23206公里。市际出口带宽2350G,各乡镇带宽1296G。行政村光网覆盖率100%,自然村光网覆盖率达到100%,城市4G网络覆盖率100%,行政村以上4G网络覆盖率100%,自然村4G覆盖率99.70%。全市共建设5G基站5011座,5G城区覆盖率达99.13%,党政机关、医院、高校、车站、旅游景区5G网络覆盖率达100%,自然村覆盖率达80%。根据宽带楚雄建设要求,全市宽带接入能力达千兆以上,宽带接入低于百兆的免费提升至500兆,IPV6网站支持率达100%;二是800M4G站点全部开通物联网,物联网覆盖率城区到自然村均达到100%,可提供2500万物联网终端接入能力,物联网基础设施可以承载2500万物联网用户设备同时在线,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物联网;三是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电信基础运营商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超过1935平方米,拥有358个标准机柜、4632台服务器装机量、具有1100T的存储容量,数据中心建设初具成效。
(二)关于郭睿委员提出的制定数字经济精准扶持政策建设意见建议
市发展改革局已采纳。政策体系完善,提供发展指引。结合楚雄市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楚雄市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20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指引,吸引了更多企业和人才投身数字经济领域。
(三)关于郭睿委员提出的发挥服务型政府职能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建设意见建议
市发展改革局已采纳。一是利企便民服务升级,政务服务更贴心。大力推进“智慧政务”建设,推行“集成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掌上办”“帮代办”“自助办”等服务模式,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自助办”“智慧办”。规范事项办事指南,确保同一事项在电脑端、手机端、窗口端、自助设备端同源发布、同步更新,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质量服务。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关于郭睿委员提出的拓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应该场景建设意见建议
市发展改革局已采纳。一是数字技术应用,制造业升级加速。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应用,积极培育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目前,全市已成功培育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2户,楚雄卷烟厂通过5G +技术实现了卷烟盒条件关联和条烟与零售户订单关联,实现了二维码标识全面覆盖和流通环节完整跟踪,打通了工商企业之间的信息流。晶科能源(楚雄)有限公司建成了数字工厂,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后,关键生产环节自动化率达80%,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是智慧农业崛起,农业现代化提速。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个,兴蕴枇杷、林鑫蛋鸡、楚猪一号等6个智慧农业示范项目成为行业亮点。129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上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成省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2个,7个产品获得“云南名牌农产品”证书,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6家,建成西部最大、全国领先的核桃乳加工基地。通过数字化管理运用,实现了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流程追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数字产业融合成效明显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烟草、冶金、能源等支柱产业智能化改造项目累计投入超10亿元,楚雄卷烟厂“智慧工厂”、滇中有色“5G+工业互联网”等项目成为行业标杆。数字农业蓬勃发展,“谷耘滇”等本土电商品牌借助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带动500余户农户增收,“直播电商+农产品上行”模式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楚雄通”APP集成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等120余项功能,群众办事“一网通办”率达95%以上。四是文旅产业融合,智慧旅游绽放光彩。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重点景区和旅游要素的数字化升级改造。紫溪山、彝人古镇等景区通过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普及电子地图、语音导览、扫码识景等智慧化服务,打造了一刻钟智慧数字便民商圈。同时,辖区内文创企业积极运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数字文化藏品、民族特色文创产品等数字产品,推动了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的发展。五是商贸服务升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市区商业综合体、大型商场(超市)开展数字化改造,鼓励商家入驻生活服务平台,推动线上与线下、商品与服务的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打造新型智慧商圈,开展设施、服务、营销、管理等智慧应用创新。推出楚雄数字文旅IP品牌,通过在景区内植入游戏、投放游戏角色,提升游客体验度;开发旅游文创IP新产品,以彝绣等特色非遗制作技艺为重点,开发楚雄非遗工艺IP文创产品,进一步促进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有效融合。六是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明显成效。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企业30余家,毕业不散电子商务、云楚大数据等本土企业快速成长,形成了“平台运营+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的产业生态。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超50亿元,数字经济对GDP贡献率达15%,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4月,向州发改委推荐上报了3个可信数据空间创新试点发展项目,省上已组织专家评审;上报“哀牢山低空智慧游览国家数据局重点联系示范场景”培育方案1个。七是核心引擎培育力度明显加大。着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出台20条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措施,开展15次数字经济招商活动,建成数字经济产业园和跨境电商产业园,电商服务站乡镇(街道)全覆盖,培育电商主体189户,打造电商品牌106款,新开发“威楚云耕”系列产品67款,全州首家跨境电商海外营销选品中心落地园区,21户企业入园发展,综合销售额达4.2亿元,参一数字科技公司成功纳统,支撑三季度行业增长176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积极履行职能职责,主动与数字产业园一起招商洽谈合作企业16家,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2家企业入驻数字产业园。
三、下步工作
(一)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吸引行业领先企业入驻,各大电信运营商深度参与,充分利用楚雄市“绿电”优势,建设区域智算中心,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到2027年,达成10000P算力规模,满足本地工业制造、生物医药研发、数字文创、教科文卫等产业的算力需求,推动全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富余算力向外输出消纳,打造数据标注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元化创新生态,使楚雄市在数字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入行业成熟服务商,普惠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园区数字化、智慧化,加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到2027年,建设100个5G工厂,打造20个融合应用试点城市,提升多方面能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关数字化普及率等指标的增长。
(三)实施数字产业化提升。制定全市加快数据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开放、授权运营的基础制度。建立统一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搭建共享平台并设激励约束机制以促进整合共享;明确开放范围边界、建平台流程规范并加强安全评估监测推动数据开放;构建授权运营管理体系、创新模式且强化监督评估保障授权运营,从而打破数据壁垒,激发用数活力。推动“数据要素x”行动落实,聚焦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全面释放数据要素活力。到2027年,通过数据驱动各领域优化升级,实现各领域均有在全省甚至全国叫得响的“数据要素x”应用案例。
(四)实施数字社会建设。一是实施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搭建一站式数字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教育、医疗、社保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简化办事流程,推动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同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其数字服务使用能力。到2027年,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98%以上,特殊群体数字技能普及率提升至80%。二是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程。以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目标,按照“一中心、两智脑、三支撑、四应用”的总体架构规划建设,提升城市体征监测预警水平,增强事件处置指挥调度能力,促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生活新生态。到2027年,在交通领域,智能交通系统使城市道路平均通行时间缩短20%,拥堵指数降低30%。在能源领域,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三是实施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工程。深化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成果,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宽带网络和5G网络覆盖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数字服务体系,推动城市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向农村延伸。发展农村电商,助力农产品上行,促进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到2027年,农村光纤宽带全面覆盖,自然村5G网络覆盖达95%,城乡一体化数字服务体系成熟完善,农村电商销售额占比提升至50%。
(五)实施数字政府建设。一是实施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构建大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决策支持系统,整合公安、民政、城管等多部门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建立智能化的社区治理平台,实现社区事务数字化管理,提高社区服务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2027年,社会治理问题预警准确率提升至85%,智能化社区治理平台覆盖全市50%以上的社区,提升市场监管效能40%以上,形成全面、高效、精准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二是实施数据治理规范工程。制定数据治理相关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共享、使用等各环节的规范和标准。建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部门间数据流通,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到2027年,数据治理制度完善并有效执行,完成公共数据目录编制工作,所有政府部门接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成熟完善,数据安全事故发生率控制在0.1%以内。
市发展改革局将以此次提案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要求,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联系。
衷心感谢您对楚雄市发展和改革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希望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楚雄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5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