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市发展和改革局 >> 政协提案 >> 正文
号: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称: 关于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5号提案的答复
号:

关于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5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
字体:[    ]

王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楚雄市营商环境优化和发展”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楚雄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营商环境提升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属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在市政府办设立办公室,加强对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专班统筹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工作。二是制定出台了《楚雄市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试点方案》《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六个一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试点5个配套制度》《楚雄市推进不动产交易登记信息与税收互联互通及一窗受理“放管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三是市委市政府主动加强与工商联组织的作用,通过座谈会、通报会、交流会等形式,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面对面交流。同时加强政府与企业的互动交流、合作对话,召开全市民营经济招商引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推进会暨营商环境提升大会,全面传达落实国家、省、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四是实施“一颗印章管审批”。率先在全省成立第一家县级行政审批局,把15个市属部门146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至市行政审批局,把原来“多头分散受理”转变为“一个区域集中受理”开展综合服务,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投资项目类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85天压缩为50天,社会事务类审批时限由20天压缩为3天,95%的市场主体实现当场受理、当场登记,审批提速率达80%以上,审批流程优化率达72%以上,审批材料精简率达57%以上,审批效率总体提升了70%以上。五是开展“只进一扇门”行动。新建了3.3万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将550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至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设置八个服务区227个服务窗口,基本做到“大厅之外无权力”,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六是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合并审查、集约审批、一站办结”审批模式,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时,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简单事项和个人事项实现“一次就办好”,并在网上平台和实体大厅同步展示、联动办理。七是积极推广“一部手机办事通”应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八是推进参股州融资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工作,使更多企业获得贷款支持。加大风险补偿,在已投入4200万元的基础上,将风险补偿金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提高风险补偿金投入力度,为企业贷款提供更多担保,全力解决企业贷款担保不足和费用贵的问题。并实施“助保贷”、“税易贷”、“POS贷”等金融产品,积极配合州级投融资部门开展贷款业务申报工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企业上市融资,现已有4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获得各级上市扶持资金610万元。九是扎实开展“三进”企业。制定“一个投资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服务部门、一名帮办人员”的服务企业制度,扎实开展政策、帮扶、奖补“三进”企业工作,使“坐等上门申请”向“主动上门服务”转变。2019年,全力帮扶服务企业66户次。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思想,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法治化市场经济。深入开展市级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制度,开展企业走访联系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和信息服务,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切实帮助解决好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更优的政策,更优的环境和更优的服务,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加强政策供给,提高增量政策含金量和可操作性,打好政策措施“组合拳”,着力打造政策洼地,以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专业化服务,区分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将专业性的服务项目交给第三方机构来承担,真正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积极构筑人才制度,为发展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优良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