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楚雄市政务公开工作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树立全州标杆为目标,紧紧围绕国务院和省、州政府政务公开工作部署和年度工作要求,加强解读回应、强化政策落实,加强权力监督、强化服务提升,深入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现将楚雄市2019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细化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按照省州政务公开年度工作要点,结合全州标杆目标任务,制定楚雄市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方案,分阶段细化目标任务,逐项明确公开内容、公开依据、公开方式、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等公开要素,逐级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增强年度工作要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和标杆任务双落实。
(二)突出重点领域,强化公开解读。围绕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行政行为和服务事项,突出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征地、公共文化等重点民生领域信息公开。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脱贫攻坚、深化改革、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八城同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任务为重点,全面、深入解读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政策内涵透明、信号清晰。
(三)健全标准体系,促进规范公开。结合机构改革工作实际,调整优化职能部门公开目录。梳理公开全市政务公开基本目录,深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促进公开事项与公开目录有机统一。健全完善考核评价问责机制,严格落实政务公开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且分值权重不低于4%的考评要求。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日常督促检查和定期通报工作力度,促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标准规范。
(四)注重源头管控,加强舆情处置。严格落实“谁公开、谁审查,谁公开、谁负责”和逐级审核工作原则,强化政府信息公开采、编、审、发源头管控。严把政务公开政治关、政策关、保密关、文字关,严防失泄密事件和政务舆情发生。加强与网信、网安、通信等部门协调联动,快速有效处置政务舆情。
二、工作要点落实情况
(一)抓制度落实,加强政策解读和关切回应。一是制定印发了《楚雄市贯彻落实州政府办公室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的通知》,明确年度政务公开工作重点。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市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工作实施办法》,着力做好重点民生领域信息公开,全面、深入解读政策背景、主要内容、落实措施及工作进展,主动解疑释惑。三是按照“谁起草、谁解读”原则,做到政策文件与解读材料、解读方案同步起草、同步审签、同步发布,切实提高解读材料、解读方案的时效性。同时采用图片、图表、视频、数据等形式进行立体式解读,增强解读回应效果。四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书记市长信箱”、12345政府服务热线、新闻发布会、网上意见征集、网民留言等媒体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咨询服务规范,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五是认真落实政务公开依申请工作制度,实现依申请公开事项政府网站线上和线下同步运行,规范开展依申请公开工作。2019年,公开政府文件53件,解读政策文件、重大会议精神11件次,转载国家和省州政府重大政策解读12件次;书记市长信箱回应群众诉求1526件次;12345政府服务热线回应群众诉求945件次;回应重大舆情4场次;受理依申请公开12件。
(二)抓权力监管,深入推进决策和执行公开。一是修订完善并公开《楚雄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修订)》,强化制度落实、权力监管,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二是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积极开展意见建议征集,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推进决策公开。三是围绕年度重点工作部署,加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公开。加强环保督察、专项审计、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有效推动群众关注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的解决。四是按照“谁执法谁公示”原则,利用市政府网站行政执法专栏,统一开展执法信息公示,集中向社会依法公开行政执法职责、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监督途径和执法结果等信息。2019年,开展政府领导在线访谈2场次;开展重点工作意见征集8场次,开展网上调查6场次;召开新闻发布会4场次;公开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查信息14条,公开财政审计信息19条,公开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122件;公开行政执法信息50条。
(三)抓政策落实,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一是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等方面,重点做好风险防范化解、扶贫项目建设及专项巡视检查相关政策举措、工作落实及各类监督检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信息公开工作。二是围绕“放管服”改革,着力做好减税降费、行政许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双公示”监管机制,加强信用监管信息公开;深入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进行集成式、一站式政务服务,着力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公开。三是以2019年为民办实事落实情况为重点,突出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征地、公共文化等重点民生领域信息公开。2019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8007条,其中:政府文件53件(其中规范性文件1件);规划计划信息465条、统计信息40条;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依据、条件、程序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信息219条;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其依据、标准信息65条;招标采购信息28条;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信息23条;扶贫信息61条、教育信息39条、医疗保障信息72条、社会保障信息34条、就业创业信息22条、应急管理信息19条、环境保护信息70条、公共卫生信息17条、安全生产信息25条、食品药品信息15条、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信息18期、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信息19条、主动公开土地征收信息33条、房屋征收280条;人大建议78条、政协提案44条;政务动态信息2261条、政务微信信息2196条、微博543条,其他信息912条。
(四)抓服务提升,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一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印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的通知》要求,认真落实政府网站日常管理巡查机制,定期通报整改政府网站及政务公开存在问题,推动政府网站从“合格达标”向“规范优质”迈进。二是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后,市属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调整整合工作,全力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促进政府网站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三是按照州政府办公室统一部署,及时与市政府网站维护管理公司和网络通信公司联系、对接,认真做好市政府网站迁移及IPv6改造筹备工作。四是按照省州政务公开整改要求,及时对全市不合规政府网站域名进行清理,对重要政策信息及时转载,对转办事项及时回复办理。五是制定印发《楚雄市政务新媒体管理实施细则》,摸清政务新媒体底数,建立机制,压实责任,及时完成政务新媒体备案登记等日常管理工作。六是认真落实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向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报送制度,实现政府公报电子版在政府网站同步发布。七是进一步优化市、镇(乡)、村(社区)政务服务办事大厅“一站式”功能,加快实现“一个窗口”“一次办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明白、更便捷。八是加强12345政府服务热线数据库建设,推动12345政府热线与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互动交流系统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政策业务咨询问答知识库。九是探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标准化建设,加强政府信息在线服务、查阅点建设及人员经费保障。2019年,发布政府网站与政务公开巡查通报5期,政务公开专项问题整改2期;调整优化市属部门职能机构目录信息51批次,调整优化政务公开指南51批次,新建开设部门、乡镇政务公开基本目录51批次;清理不合格域名2件次,转载重要政策信息36件次;统计上报、备案登记政务新媒体3部门4个;公开政府公报2期,公开规范性文件1件次;公开政务服务办事指南1145件次;统计上报12345政府热线知识库数据421条;重点部门配备政务公开查询机9台,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5台;市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受理并办结各类事项70.2万件,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受理服务事项20.86万件,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交易项目455个。
(五)抓组织保障,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落实。一是结合机构改革,调整充实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了政务公开工作由同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分管,同级政府、部门党政办公室(综合科)具体负责,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修订完善《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修订)》,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依法依规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工作。三是制定印发《楚雄市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四是坚持政务公开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问题,统筹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五是按时参加州级政务公开业务培训,认真开展全市政务公开业务培训,全力做好省内外政务公开调研保障工作。2019年,全市政府信息查询点达53个,遍布部门、乡镇;投入政务公开专项经费5万元;全市政务公开专兼职人数达54人,累计召开政务公开培训52场次;做好省内外政务公开调研筹备3场次。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改进措施
2019年,楚雄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州政务公开年度工作要点,结合机构改革,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制度完善、解读回应、载体建设,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但对标国务院和省州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要求,还存在以下二个方面差距:一是乡镇、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保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乡镇、部门未单独设置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无专职人员负责政务公开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二是政务公开载体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水平低。
下步工作中,楚雄市将强化保障、持续着力,不断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建设,持续提升政府信息公开保障能力:
(一)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以深入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为抓手,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着力跟踪问效,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
(二)深入推进载体建设。加强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乡)镇村政务公开栏媒体平台规范建设,着力构建政府网站为主,政务新媒体、村务公开栏为辅的政务公开格局。加大投入,重点推进部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建设,便于群众查询、获取,不断提升群众政府信息公开满意率。
(三)深入推进监督检查。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管理要求,加大对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管理巡查监管力度,定期通报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管理情况,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意见征集、网络留言、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等功能,听民意、汇民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努力营造政务公开良好氛围。
(四)深入推进考评奖惩。根据州政府年度考核工作要求,结合大比拼工作实际,进一步优化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考核评价机制,以考促干,切实增强政务公开工作针对性,不断提升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服务保障能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