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街镇通过认真学习标兵南华县雨露白族乡经验做法,不断繁荣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投入资金10万元提升改造镇文化活动中心,配备专业文化工作骨干2名,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全镇11个村委会建成村文化室18个、农家书屋8个,配发图书13000余册,活动场所33个,配备活动器材33套。一年来,全镇各文化站点累计接待上网、借阅、参观、培训的群众4000余人次。组建业余文艺队5支,参加彝族火把节等演出14场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是传承发展民族精品文化。目前,三街文化活动中心共收集整理民族民间展品300余件,其中《纺麻》《剪纸》《大三弦舞》《三街彝族刺绣》4项民间技艺被列为非遗保护名录,2019年成功申报非遗传承人4人,彝绣作品在市级以上非遗展演中获奖13件。文化站共接待前来参观的外地游客300余人,先后举办三街镇非遗展示展演活动3场次,参观群众600余人。
三是实施民族团结示范创建。2019年,通过积极争资、整合部门资金、自筹(含投工投劳折资)等方式,实施总投资586万元的天生坝村委会核桃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对基础设施、生产发展、民族文化、民生改善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创建5个方面进行扶持工作全面完成,已于10月通过市民宗局验收。
四是注重民族教育均衡发展。建成集镇中心幼儿园,积极向上争资100万元成立教育基金,加大贫困学生帮扶力度。通过三街镇教育基金、“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特惠政策,发放就学补助资金41.5万元,帮扶贫困学生123名,全力解决贫困户子女就学难题,确保全镇无因贫辍学现象发生。
五是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举办2019年“彝绣云裳”赛装节,通过“展、演、秀”活动,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彝绣品牌。把彝族群众“穿在身上的历史”演变成一条“指尖上”的致富路。成功探索“公司+合作社+协会+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的五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成立三街镇刺绣协会,帮扶开店7家,彝绣队伍达700余人,完成绣品5000余件;前10个月创收40余万元,助力28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六是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把“众人拾柴”、“抢收抢种”、“搬运粮食”、“鸡飞蛋打”等农活农事编排成拔河、担水接力、滚轮胎、端乒乓球等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比赛项目,共举办农民运动会4场次,参加群众600余人,进一步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七是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以三街烈士陵园和红色文化广场为活动载体,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重大活动,共开展革命传统教育7场次,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公德、小康”群众教育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100余场次,不断增强爱党、拥党、护党的意识,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