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列|楚雄市走出“志智双扶”新路径 促“爱心超市”全覆盖

发表时间:2019-09-06 17:15 信息来源:市大比拼办公室  作者:市扶贫办 徐远初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楚雄市扶贫办围绕创新争优标杆目标,建立健全五项工作机制,走出“志智双扶”新路径,在全州率先实现所有村委会“爱心超市”全覆盖规范运行。

一是建立保障机制。成立以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部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统筹“爱心超市”的建设,抓好“爱心超市”建设标准、物资筹集、运行管理、积分兑换等关键环节进行审定,为“爱心超市”建设、管理和正常运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积极做好部门、乡镇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征集,及时查缺补漏,为推进“爱心超市”建设、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建立全民参与机制。将爱心超市建设纳入大比拼考核目标和年终考核范畴,推动全市136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社区)“爱心超市”建设100%全覆盖。同时,鼓励没有贫困人口的村(社区)积极筹集资金建设“爱心超市”,着力把“爱心超市”打造成社会爱心集聚地和扶贫新阵地,推动以靠“勤劳”兑换“真爱心”,以“真爱心”激发“正能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社会治理。

三是建立筹资机制。按照“乡镇主体、部门统筹、村级负责、社会参与”模式,利用“10·17”扶贫活动日等形式,发动、鼓励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爱心超市”建设,主动践行社会责任;村(社区)在充分利用原有场所、货架、电脑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采取财政补助一点、集体经济投入一点、动员社会捐赠一点的“三个一点”模式筹集以日常用品为主、大宗电器为辅的兑换物资,不断提高“爱心超市”对群众吸引力。截至目前,全市136个有贫困人口的村(社区)“爱心超市”已累计兑换物资4939次12856人,兑换物资折价33.9余万元。

四是建全管理运行机制。各乡镇分别成立“爱心超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各村(社区)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制定捐赠物品登记台账、积分兑换管理办法,确保管理规范、运行有序;围绕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整治、公路养护、先进典型等脱贫攻坚和社会治理重要内容,按建档立卡贫困户、非建档立卡户分别逐项设定积分评定标准,在实现普惠情况下,对建档立卡户给予相应倾斜,鼓励贫困对象积极发展生产、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参与社会治理等公益活动;实行红榜公示管理制度,及时将群众积分和兑换物品情况在村、组两级进行张榜公示,不断提升爱心积分影响和辐射面。

五是建立激励机制。“爱心超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正向激励机制,激发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安排5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各乡镇扶贫办和贫困村包保部门分别与挂包贫困村群众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宣讲脱贫政策和讲解爱心积分,对“爱心超市”可兑换的物品、兑换标准进行全面宣传,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村公益活动和脱贫政策、培训,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治理“双提升”,形成“不要等、主动干、积极办”和“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社会帮扶”的浓厚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