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街镇位于楚雄市西部,距市府鹿城100公里,东与楚雄市大过口乡交界,西与楚雄市八角镇、树苴乡相连,南与楚雄市中山镇接壤,北与南华县一街乡毗邻。南景线、南大线公路穿境而过,是楚雄市府鹿城通往树苴、八角、中山、大过口、西舍路的主要通道。是一个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的历史古镇,曾是楚雄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楚雄的革命老区。1950年为八哨联合政府驻地,称前安乡;1951年为楚雄第六区;1959年成立三街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镇。
全镇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切割较为严重,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645米,最低海拔1200米,相对高差1445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780米。三街河由北向南纵贯全镇境内,流经八角镇后注入礼社江。镇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800.00毫米,主导风向为西南风,主要土壤为红壤、黄棕壤等,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灾、冰雹、泥石流、滑坡等。
三街镇下辖三街、多衣树、上新房、力戈、土墙、天生坝、蚂蝗箐、背阴、普嘎、酒簸、黑泥11个行政村,238个村民小组,306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苗、白、回等多个民族。全镇有6681户23861人,其中:男12099人,女11762人,农业人口3848人,非农业人口199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密度117人/平方公里。全镇有41个党组织,其中:11个村党总支,下设26个党支部;4个机关事业党支部;121个党小组,有党员897名。
三街镇有耕地面积2.1万亩,其中:水田3200亩,占耕地面积的15.2%;旱地1.7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8%,人均耕地0.87亩,林地21.75万亩,其中公益林13.71万亩,商品林8万亩,人均有林地9亩。
三街镇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主要矿产资源有无烟煤,初步探明储量531万吨,涵盖全镇8个行政村。三街镇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烤烟、萝卜、魔芋、小米辣等,主要农副产品为生猪、黑山羊、牛、魔芋、香菌等,主要经济林果有核桃、茶叶、冬红梨。
三街镇主要野生动物有白鹇、猴子、麂子、野兔、豪猪、野鸡、猫头鹰、斑鸠、画眉等。主要植物有云南松、高山栎、山茶花、马缨花、杨梅、竹子等。野生食用菌有松茸、香菌、木耳、鸡枞、牛肝菌等。
2021年,三街镇党委、政府在党中央 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镇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团结奋进、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21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6元、比上年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50万元,为市下达任务数40000万元的100.63%;完成招商引资32054万元,为市下达任务数26290万元的121.93%;完成向上争资260万元,为市下达任务数260万元的100%;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6万元,为市下达任务数906万元的100%;新增市场主体76户,为市下达任务数76户的100%,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完成。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持续做好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网格化管理制度,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7105剂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疫情的底线。组织2批次31名精干力量对口支援边境地区疫情防控,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三街贡献。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传统农业持续巩固,种植粮食5.1万亩、产量1.54万吨,经济作物2.11万亩、产量3.94万吨;全年生猪出栏35017头,牛出栏3214头,羊出栏3144只,家禽出栏19万羽,畜牧业产值达13900万元;圆满完成6100亩80万公斤的烤烟收购任务,平均单价33.07元、位列全州第一,全镇烟农收入2645.6万元,税收收入582万元。特色产业渐成规模,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种植黄精、白花前胡、滇红花等中药材1300亩,种植魔鬼椒61亩,新增茶叶种植面积300亩,新增种植大户12户,家庭农场38个,适度规模养殖户26户。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和开展“一平台三机制”动态监测,积极推进建立“双绑双带”发展模式。组织劳动技能就业培训10期424人,有序引导建档立卡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1584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27个;发放小额信贷67户315万元,助力产业发展;实施“雨露计划”“东西协作”补助57人10.3万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衔接项目,投入基础设施建设62.29万元、人居环境改善20.93万元、产业发展73.70万元;落实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整理2016年以来扶贫资产共10314万元,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管理机制,并纳入国有资产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监管。
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持续巩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果,积极推行集镇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动员各方力量,补齐人居环境突出问题短板。实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保洁制度,集镇垃圾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划定集镇街道摊位245个、车位220个,进一步提升集镇管理水平。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彻底整治卫生死角,清除“四害”孳生地,加盖排水沟盖板1100米。推行村庄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运行机制,为全镇238个村小组购置到户垃圾桶5484个,集中规范处置生活垃圾,打造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创建美丽乡村3个、精品示范村1个、“美丽村庄”5个。开展农村公厕提质达标行动,投资10万元新建三类公厕1座,实施户厕改造80座补助资金8万元,行政村公厕无害化覆盖率达100%。常态化推进村庄保洁员制度、垃圾收费制度、村规民约制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卫生洁净日、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5个制度,村庄卫生水平和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300万元建成1.5公里集镇道路扩宽大中修工程,投资80万元实施南大线蚂蝗箐、天生坝安防工程,投资48万元实施力戈大村通村硬化工程,投资180万元实施三中线力戈、土墙、多衣树、上新房临水临崖路段波形护栏安装工程,投资80万元的天生坝大村至独坟梁子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利。10kV秀水塘线与10kV中三树线联络线投入使用,投资422.78万元完成6个低电压台区改造,电力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投资54.43万元实施24个村小组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279.56万元建成13千米的三街响水箐水库至集镇引水管道工程,投资1230万元的公山水库集中供水工程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群众饮水更有保障。投资451万元建成4G、5G基站18个。投资110万元实施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实现238个小组全覆盖。投资671万元的敬老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投资800万元的集镇加油站项目加快推进。集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项目有序推进。
民生保障织密兜牢。发放城乡低保356.5万元、救助425户1145人,发放临时救助11万元、救助89户280人,发放自然灾害救助22万元、救助396户805人,发放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贴及护理补贴103万元救助86人,发放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157人35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79人14万元,发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24万元,发放独生子女父母特别扶助44人2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发放养老金331.7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报销 费用772.06万元,建档立卡脱贫户100%参保。积极推广使用“一部手机办事通”APP,全年共受理便民服务事项3046项,办结3046项,按时办结率100%,受理群众诉求5件,办结5件,村级为民服务站共受理便民服务事项3726项,办结3726项,办结率100%。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积极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严格落实命案防控和安全生产责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面开展风险隐患、信访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排除大化解和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反诈APP推广使用、智慧安防、建筑领域施工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及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排查化解纠纷83件、调解成功率90.36%,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全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