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吃完晚饭,楚雄市八角镇八角村村民们便陆续朝着村委会走去,原来是到了“议事日”。自“清风议事亭”建设以来,八角镇创新引入“五众工作法”,将群众参与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让“小亭子”成为集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大平台”,推动基层治理从“干部主导”向“群众主角”转变。

“以前反映问题得跑好几趟,现在坐在‘清风议事亭’里,镇干部、村干部和我们面对面聊,事情很快就有回音!” 近日,八角村民李大爷在议事亭解决了村口坡道防滑的烦心事,言语间满是认可。据了解,八角村有的小组地处偏远,村民到镇政府办事较为不便。镇纪委工作人员表示:“往常村民到镇上反映问题,光来回车程就长达1个多小时,耽误了大半天的农活。现在好了,村民有什么疑问都直接在‘议事日’上反映,既提升了村(居)自治能力,又满足了群众需求”。
八角镇八角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余方平说道:“开展清廉村(居)建设,是建设清廉楚雄的重要一环,是‘三不’一体推进的有力抓手,不仅我们村班子成员要学廉、思廉、践廉,带头廉洁干事创业,也要将廉洁自律的思想潜移默化的融入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把“廉”的种子种入百姓心中,共同营造廉洁村风”。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基层治理的背景下,清廉村居建设已成为夯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八角镇开展了以“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干群和合”为创建目标的“清廉村居”建设工程,意在以“清廉村居”建设为契机,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最基层,推动风清气正的农村基层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以强有力的政治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结硕果。而八角村“五众工作法”的有效运行,只是八角镇推动监察监督体系拓展延伸,织密基层监督网络的一个生动剪影。
眼下,像“清风议事亭”这样的清廉文化建设载体,正在八角镇逐步推开。在这里,群众的诉求有了“表达渠道”,监督有了“具体抓手”,利益有了“坚实保障”,曾经的“廉政口号”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成效。它通过“五众工作法”让群众真正成为清廉村居建设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清廉文化印记。随着这一模式的持续推开,八角镇正以清廉文化为笔,以群众力量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不断书写着“党风正、民心齐、乡村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