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夏季食物中毒高发态势,八角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化运用“四项机制”,持续优化网格管理、拓展网格服务,将食品安全监管触角精准延伸至村组治理末梢,通过精细化治理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深化网格应用,风险隐患监测前置
完善监管体系。构建“乡镇-村-组-微网格”四级联动监管网络。全镇科学划分7个村级总网格、32个片区网格、14个专属网格、178个村民小组网格及492个微网格,优选党员、群众代表、村内威望人士担任网格长。实行动态管理。依托“问题发现机制”,充分发挥微网格员熟悉村情、贴近群众的优势,动态摸排并更新涉及自办宴席、集体聚餐、食品生产加工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信息,确保底数清、情况明、管控到位。
二、激活网格力量,风险预警实时高效
精准走访,清单管理。网格员、食品安全协管员依据“谁熟悉谁负责”原则,灵活开展入户走访。走访频次因地制宜,并注重结合群众日常活动(如走亲访友)时机进行宣传引导。聚焦风险,靶向防控。紧盯野生菌中毒、毒性中药材误食、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等农村地区常见高风险环节,强化现场指导和警示教育。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苗头(如群体性聚餐风险、疑似中毒情况),网格员切实落实“及时上报”机制,第一时间上报,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风险及时遏制。
三、深化群众宣教,激发基层自治活力
分众施策,精准宣教。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人群,精准发放《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规范》《野生菌中毒防控告知书》《毒性中药材识别与防控》等宣传材料,提升宣教针对性。多元渗透,入脑入心。将食品安全知识融入各类培训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彝家火塘会、村组广播等载体,运用本土化、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普及易记易懂的食品安全常识,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
四、强化协调联动,闭环处置一抓到底
高效协同,分类响应。建立食品安全问题快速处置通道。风险信息上报后,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镇食安办迅速响应、核实处置,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形成“问题发现—受理转派—快速处置—结果反馈—核实结案”的完整闭环。强化监督,共治共享。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等渠道,发布和公开预警、监管信息,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营造“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浓厚社会共治氛围。
通过不断规范和优化网格管理服务,八角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实现了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根本性转变。监管覆盖面和风险响应速度显著提升,风险隐患得以在萌芽状态被发现、在基层一线被化解。下一步,八角镇将持续优化机制运行,重点加强对网格员的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进一步强化微网格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为构建坚固的农村食品安全防线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