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cxs048-/2025-0305004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5-03-05
发布机构: 楚雄市西舍路镇 生成日期:
称: 强组织、惠民生、兴产业 “三步走”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号:

强组织、惠民生、兴产业 “三步走”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表时间:
字体:[    ]

2023年5月,一支由“90”后农技人员组成的驻村工作队进驻楚雄市西舍路镇闸上村。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待完善、群众增收渠道单一等问题,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导向、以产业为突破,探索出“党建领航—民生筑基—产业赋能”三步走帮扶路径。一年多以来,闸上村党组织战斗力显著增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实第一步:党建领航,锻造乡村振兴“硬堡垒”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驻村第一书记吴亚雄翻开工作笔记,扉页上的这句话道出工作队的帮扶逻辑。驻村伊始,工作队便把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通过“三个抓手”激活基层党建“一池春水”。

抓制度完善,让组织生活“严起来”

工作队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评议”等制度,建立党员常态化学习机制,与村“两委”干部同工作、同学习、同劳动。通过言传身教,引导村组干部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和干事创业的“领头雁”。一年多以来,累计开展政策宣讲、产业发展研讨等专题学习30余场次,覆盖党员群众500余人次。

抓队伍建设,让无职党员“动起来”

针对农村无职党员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工作队创新推行“设岗定责”机制,根据党员特长设立政策宣传、致富带头、交通安全劝导等22个服务岗位,让党员“有位更有为”。村民王大伯感慨:“过去党员开会就是听报告,现在党员带头修路、调解矛盾,大伙儿心里更踏实了!”

抓能力提升,让干部队伍“强起来”

工作队实施村干部学历和能力“双提升”工程,推动村委会全体人员参与学历教育,其中4人攻读大专、1人攻读本科,2人已取得本科学历。同时,组织村干部参加中组部、农业农村部等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累计参训3人次。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学艳说:“工作队教会我们用电脑做表格分析数据、用政策解难题,现在干工作更有底气了!”

走好第二步:民生筑基,织密幸福生活“保障网”

群众需求在哪里,帮扶力量就延伸到哪里。工作队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突破口,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学促干,练就服务群众“硬本领”

每周例会上,工作队必学乡村振兴政策、必研驻村帮扶案例、必谈群众需求清单。通过向村组干部学方言、向农技专家学技术、向群众学经验,工作队快速融入乡村。驻村以来,累计协调解决种植养殖技术培训、高标准农田改造、有机核桃认证等难题70余个。

以干践行,办好民生实事“暖人心”

面对8个村小组道路未硬化的“老大难”问题,工作队多方奔走争取资金223.95万元,硬化道路5.5公里,惠及群众600余人。村民普大姐拉着工作队员的手说:“以前下雨天接送孩子上学,鞋子沾满泥巴,开车还打滑,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

以效惠民,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聚焦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队带领村民建成市级美丽村庄1个、州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州级绿美村庄1个。通过推广贡菜、工业辣椒等特色种植,带动群众增收800余万元。村民自国军笑着说:“村里环境美了,钱包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稳第三步:产业赋能,点燃强村富民“新引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工作队立足哀牢山资源禀赋,打好特色牌、电商牌、融合牌,激活发展动能。

电商赋能,打开农产品“云端市场”

针对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问题,工作队培育电商致富带头人16名,开设网店38个,上架地涌金莲、松针、贡菜等特色产品100余种。仅两个月,线上销售额突破21.8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4.2吨,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电商带头人罗香说:“以前洋瓜烂在地里没人要,现在网店一开,全国订单飞进来!”

联农带农,构建利益共享“共同体”

通过劳动用工、包销代销等方式,工作队推动电商企业与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稳定合作。贡菜种植面积从800亩扩至1600亩,亩均增收超2200元;工业辣椒种植560亩,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村民张学生感慨:“跟着合作社干,技术有人教、销路不用愁,风险小、收益稳!”

项目撬动,壮大集体经济“蓄水池”

工作队申报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落地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9万元。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王应聪算了一笔账:“有了这笔钱,我们计划建冷库、买农机,让村集体有钱办事、有能力带富!”

从“党建强”到“产业兴”,从“环境美”到“百姓富”,闸上村的蝶变印证了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下一步工作中,工作队将继续以“三步”走为抓手,推动组织建设再强化、民生福祉再提升、产业发展再突破,让闸上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