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舍路镇地处哀牢山生态保护区腹地,境内山峦叠嶂,风景秀美,拥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自然景观。近年来,西舍路镇将农文旅产业作为连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于2025年10月4日至6日举办第四届“秘境哀牢山・魅力西舍路”生态文化旅游狂欢节,密集推出13项特色哀牢文旅活动,聚人气,兴商业,树品牌,促产业,让各族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为国庆、中秋“双节”赋予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生态哀牢品牌,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其主要做法是:
一、立体传播,让“藏在深山的哀牢”走向全国。构建“官方+民间+平台”三级传播体系,带动西舍路镇生态文旅实现从“深闺秘境”到“全网关注”的华美转变。一是官方媒介引领主动发声。依托“魅力西舍路”视频号,开展“秘境哀牢山・魅力西舍路”生态文化旅游狂欢直播16场,累计观众总数11.88万人次;加大向学习强国、州融媒体中心等平台的信息推送力度,形成“直播引流—多级转发—权威背书”传播链,不断提升西舍路文旅IP传播力。二是动员民间达人助力扩圈。动员N个自媒体参与话题宣推、预热,鼓励群众通过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以“百姓视角”生动传播抹黑传情、篝火打歌等民俗场景。活动期间,共开展网络达人直播25场,累计观看26.09万人次,让广大群众“云端沉浸式体验”节庆场景。三是坚持线上线下联动造势。活动期间,利用“魅力西舍路”微信视频号发布相关推介视频19个,在“七彩云端”发布信息10篇,邀请州市融媒体中心、市文旅局及网络达人等大量关注转发。在楚雄各大车站、周边乡镇赶集日及各餐饮酒店等发放活动公告、游玩攻略7000余份,粘贴户外车贴、游览导视图等40余份,在集镇主干道电子大屏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及活动日程,多维度推进活动预热。
二、建强平台,让“美美与共的哀牢”更具魅力。以设施提升和服务优化为基础,着力打造“快进慢游、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切实解决文旅发展“通达性差、接待能力弱”问题。一是完善旅游设施体系。聚焦提升游客“吃住游娱”体验,在原有12公里生态步道基础上,推进延长线建设,配套建设民宿4家、农家乐5家,推进十里枫林旅游观光线路、礼社江低热河谷产业大道开发等,着力为游客提供更便捷、多元的沉浸式游览体验。二是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制定《西舍路镇旅游服务标准及规范》,明确餐饮住宿、投诉处理、应急救援等服务规范;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14个,配备兼职服务人员,提供路线指引、景点讲解及应急救助等服务;统筹调度餐饮、住宿等资源,全镇餐饮住宿营业额较平日增长5倍,酒店民宿入住率达99%,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三是规范市场运营秩序。组织市场监管、经济发展、派出所等单位对食品安全、价格公示、计量器具等开展专项整治;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24小时服务热线,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消费纠纷,营造诚信、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切实让游客住得安心、玩得舒心、购得放心。活动期间,未发生负面舆情。
三、打造精品,让“文旅融合的哀牢”更有内涵。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推动文化、生态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旅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游客文旅体验。一是深挖本土文化特色。充分用好西舍路镇彝族民俗文化、知青文化、山地农耕文化丰富的特色优势,系统梳理镇域内文化资源,做好文化内涵深度解读,开发“生态康养线”“文化体验线”“红色记忆线”3条主题旅游线路,让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回味的文旅体验。二是串点成线塑造线路。运用西舍路镇丰富生态资源,精心谋划旅游路线4条,设计“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农产采摘”精品旅游线路,串联青石峡、水箐口等特色景点15处。创建哀牢山沿线商贸走廊,建成以集镇为核心枢纽,7个已开街村委会连成线的“一心七点”商贸布局,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三是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将“中秋拜月”“抹黑传情”等传统祈福习俗和舞狮、变脸、上刀山等非遗表演融入生态文化旅游狂欢节目轮番开展,创新推出《乡村时装秀》原创节目,举办自然风光、彝绣作品、知青文化风采展等7期200余件作品,日均吸引1.6万人参与,切实将哀牢山的物产密码转化为惊艳的视觉语言,用农耕记忆及山野馈赠诠释时尚,生动展现“彝乡风情+生态美学”。
四、拓展场景,让“价值转化的哀牢”更可持续。推动“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在全镇构建多元消费场景,实现文旅流量向产品销量的高效转化。一是搭建展销一体平台。依托节庆赛事,在集镇搭建浪漫打卡专区、特色农产品展销点等,建立直播矩阵,沉浸式解锁舌尖与视觉的“双重盛宴”。活期期间,设置12个特色展销点,开展带货直播10场次,带动线上、线下销售古树茶、贡菜、蜂蜜、野生食用菌等农特产品,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条。二是推动赛事节庆赋能。构建“专业赛事+民俗展演+传统体育”三位一体的活动体系,举办三人制篮球赛、山歌跳脚大赛、美食大赛及扭扁担、打陀螺、运核桃接力赛等特色项目。联动周边鄂嘉、龙街等乡镇组建13支代表队、42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以多元化赛事活动丰富节庆内涵,有效提升节庆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对当地农特产品的关注度,实现“以赛促娱、以赛聚气”办节效果。三是强化产业联动发展。以节庆为契机,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邀请12家企业参加,其中4家企业成功签订框架性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1.05亿元。同时,支持本地农业合作社与旅游企业对接,开发农事体验、田园观光等旅游产品,建立产业联盟,实现“过节热”向“常年旺”转变。
五、共建共享,让“永续发展的哀牢”更富活力。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破解“活动生命力弱、群众参与度低”等难题,推动文旅成果持续惠民、利民、富民。一是搭建群众参与体系。节庆期间,通过“线上招募+村级推荐”方式,组建宣传外联、安保维稳、氛围营造、后勤保障等志愿服务队17支,分别开展培训2轮,在旅游高峰期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交通疏导等服务。抽调力量,对在集镇设置临时展销摊位农户提供统一管理和销售指导,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受益者”,带动全镇增加综合收入800余万元。二是健全长效发展机制。聚焦“一心七点”全域旅游布局,全力谋划推进云上哀牢休闲旅游观光综合体、青石峡休闲观光、莲花口十里枫叶林等14个休闲观光综合体项目建设,将西舍路打造为集“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攀岩探险、河道漂流、民俗展演”为一体的沉浸式旅居目的地,逐步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旅小镇。三是树牢生态文旅品牌。持续深化“秘境哀牢·魅力西舍路”IP内涵,打造“生态哀牢、活力哀牢、富民哀牢、魅力哀牢、品质哀牢、文化哀牢”六大生态文旅子品牌,实施“品牌+产品+渠道”一体化运营,推动古树茶、芒果、贡菜等农特产进行品牌化包装与认证,形成“以旅促产、以产兴乡”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旅IP,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10月4日至6日“秘境哀牢山・魅力西舍路”第四届生态文化旅游狂欢节期间,全镇共接招旅游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余万元,带动12个特色商贸展销点线上线下实现交易总额126万元,不断拉动节庆经济,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