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哀牢山的晨雾与彝家山寨的炊烟交织,当千年古茶树的清香与三弦琴的旋律共鸣,一场沉浸式的生态文化盛宴于10月4日至6日在哀牢山腹地启幕。这场以“秘境哀牢山·魅力西舍路”为主题的第四届生态文化旅游狂欢节,将百年祈福习俗与当代文旅创意深度融合,吸引近万名游客沉浸式体验“越黑越幸运”的生态狂欢。
在开幕式上,舞狮与变脸喷火、上刀山等非遗表演瞬间点燃现场。10余人组成的萨克斯演奏团与彝山雄鹰乐队联袂献艺,将哀牢山的豪情与西舍路的热情融入旋律。最吸睛的节目则是西舍路镇11个村委会呈现的《乡村时装秀》,村民们将哀牢山的物产密码转化为惊艳的视觉语言,用山野馈赠重塑了时尚的定义,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农耕文明绽放新生。
若说白天的狂欢是热情奔放的序曲,夜晚的活动则将氛围推向高潮。“抹黑传情”千人咔篾嘿(抹黑脸)活动点燃全场——游客与彝族同胞以锅底灰互抹脸颊,笑声与祝福声交织,这一传承百年的祈福仪式,让“越黑越幸运”的古老智慧化作欢声笑语。而随后的“万人打歌狂欢”中,大三弦的激昂旋律响彻山谷,当地群众即兴山歌打跳,游客携现代蹦迪随之起舞,彼此酣畅交织,形成跨越文化的“舞蹈共同体”。与此同时,绚烂的烟花升空,将哀牢山的夜空点缀成“火与光的诗篇”。这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场景,被游客称为“最诗意的秋日告白”。
美食与竞技的烟火气同样不可或缺。青树丫口广场的“特色美食大赛”上,彝家腊肉、哀牢山珍菌汤、千年古茶宴等传统美食竞相争艳,评委团由本土大厨与美食家组成,为游客奉上一场“舌尖上的哀牢山”盛宴。竞技场上,三人制篮球赛、扭扁担、打陀螺等民间体育赛事轮番上演,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扛起一袋重达25公斤的核桃参加接力赛,笑声中尽显彝乡活力。
这场狂欢节不仅是节庆活动,更是西舍路镇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据介绍,活动期间特别设置“招商引资洽谈会”,吸引10余家企业前来考察洽谈,其中与4家企业达成并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而“特色商贸展销”则成为山货出山的窗口,核桃、古树茶、野生蜂蜜等11个村的农特产品通过直播带货与线下展销。
作为哀牢山腹地的生态明珠,西舍路镇以“生态+文化”双IP为核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深度融合。狂欢节期间,“自然风光与彝绣作品暨知青文化风采展”在西舍路大酒店展厅启幕,通过百余幅摄影作品、非遗彝绣技艺展示及知青文化故事展陈,带领游客穿越时空,感受哀牢山的四季轮回与人文积淀。漫步展厅,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晨雾中的古茶山云雾缭绕,彝家绣娘指尖翻飞的五彩丝线绣出山河日月,知青旧居墙上的老照片诉说着半个世纪的岁月沧桑。
当最后一簇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狂欢节的余韵仍在哀牢山间回荡。这里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只有彝家汉子粗犷的酒歌、孩童追逐的笑语,以及篝火映照下每张脸庞上真挚的笑容。这充分展示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西舍路场景新形象——那是山水与人文共生的诗意,更是古老传统与现代活力碰撞出的永恒光芒。
西舍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朝阳表示:连续四年办节,我们西舍路镇要做的不仅是“聚人气”,更是“树品牌”。我们坚持“特色化”,深挖哀牢山独有的祈福文化与生态资源;聚焦“品牌化”,把哀牢美景、生态美食、千年古茶等元素融入节庆IP;立足“大众化”,设计了山歌跳脚大赛、美食大赛、民间体育竞技比赛等全民参与的活动,进一步提升西舍路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造青石峡、水箐口、董家坝等生态景点,逐步将西舍路镇打造为文旅小镇,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形成“生态+文化+节庆+产业”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