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西舍路镇立足实际,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有效融合,奋力开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夯实基础,为西舍路镇发展“鼓劲”。西舍路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创建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全镇11个村委会均设置346块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作为“第一条款”的村规民约标识牌,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基层党建阵地群,抓牢抓实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工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活动22次,受教群众达5000余人,持续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引导群众主动培养正确的宗教观、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村振兴委员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队,用心用情用力深入开展“四万三进”活动,大力推进“一线工作法”,利用户长会、支部主题党日、云岭夜校、火塘会等形式,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及全镇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宣传到各村各户。至目前,已开展宣讲活动14场(次),参与群众4000多人次,积极眼神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手臂”。2020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龙岗村委会大凹子民族团结示范村、达诺村委会坝边彝族特色村寨和闸上租咪扎民族团结示范村3个扶持项目,2021年被省级评为民族团结示范乡镇。通过民族团结示范镇(村、组)建设,实现村庄道路通畅、房屋整洁舒适、畜厩清洁卫生,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族特色进一步显现,群众生活更加美好,极力改善了全镇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促进了西舍路镇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凝聚共识,为各族群众“补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教育引领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开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活动,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组、进企业、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建好用足线上线下等阵地,广泛深入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主题党日、宣传月、中小学主题实践、文明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心入脑、牢不可破。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氛围营造工作,在各类广场、活动场所等推进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和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扎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高普及程度和质量,有效促进各民族语言互通、心灵相通,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凝聚了思想共识。
下一步,西舍路镇将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涵,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引导各族群众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在全镇营造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共同绘制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