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西舍路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幸福调解”为载体,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末端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构建起“纵向贯通、网格预警、横向协同、分级负责”的基层治理新格局。2025年来,全镇累计排查矛盾纠纷65起,调解率达100%,成功化解62起,群众调解满意率高达100%,真正实现“调出邻里和谐、调出社会平安、调出人民幸福”。
一、早发现快响应,织牢纠纷预警线
西舍路镇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目标,建强“镇—村—组—微网格”四级治理体系,发动523名网格员开展常态化巡查,构建起“日常巡查+重点盯防+联动响应”的预警网络。网格员通过“每日上门走访、每周重点排查、每月集中研判”开展常态化工作,同步依托“小组微信群”接收群众实时反馈,实现隐患信息“线上线下双渠道收集”。2025年以来,网格员累计上报矛盾隐患54条,开展“家网联防”走访3次,对25户婚恋高危家庭、11处历史土地争议点动态管理,通过“发现即登记、介入即联动、化解即跟踪”的快反机制,确保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近90%的纠纷在网格内得到初步疏导,有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有温度有力度,打出调解组合拳
一是用活情理法融合牌。在调解中既讲法律政策、村规民约,更讲人情事理。如成功化解德波苴村委会道路通行权纠纷中,引入“以工代偿”方案,既尊重历史约定,又体现法律底线,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运用“情、理、法”融合策略成功化解的典型案例已达43起。二是用活乡贤能人牌。积极吸纳60余名老党员、老支书、妇女代表等组建“五老调解团”,今年以来累计参与“火塘夜话”“院坝说理”6场,成功化解积怨5起,有效凝聚了乡村治理共识。三是用活专业力量牌。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妇联、农业农村部门等力量,组建“婚恋家事”“土地权属”专业调解团队。针对2起高风险纠纷实行“一案一策”,化解成功率达100%,确保复杂矛盾不出镇、不升级。
三、全流程无遗漏,筑牢化解保障链
为确保矛盾纠纷化解“不悬空、不遗漏”,西舍路镇建立“发现—交办—调解—回访”四步闭环机制,明确微网格预警、村组初调、镇级兜底的责任链条。构建起“微网格预警、村组初调、镇级兜底”的三级责任链条。在“发现”环节,依托网格员日常巡查与群众反馈,第一时间捕捉苗头性问题并上报;“交办”阶段,镇级治理专班根据纠纷类型、复杂程度,精准分流至村组或专业调解团队,明确化解时限与责任主体;“调解”过程中,全程跟踪进展,对疑难纠纷组织多部门联合研判;“回访”环节则通过电话随访、上门走访等方式,动态掌握协议履行情况。2025年以来,镇级层面共交办督办重点纠纷13起,按期化解率92.3%。对已化解纠纷定期回访,回访覆盖率100%,协议履行率100%,有效防止“解而不和、调而反复”的问题,为纠纷化解筑牢坚实保障。
四、高辨识度广影响,擦亮调解特色标
培育“婚恋调解室”品牌。整合妇联、司法、心理服务等资源,组建“情感疏导+法律援助+心理关怀”调解团队。调解室注重营造温馨、信任的沟通氛围,帮助当事人打开心结、理性沟通。今年以来,已成功调解婚恋家庭类纠纷18起,调解满意度100%,成为群众信赖的“情感驿站”。另外,还培育了“山林土地工作室”品牌。由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司法、平安法治等多站所组成的专业团队,紧盯农村土地、林地、宅基地等权属类“硬骨头”纠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实地勘测、查阅历史资料、院坝会等方式,精准厘清争议焦点。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兼顾现实公平,有效破解了一批历时久、取证难的土地争议。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重点山林土地纠纷14起,协议履行率100%,有力维护了农村资源权益与社会稳定。
西舍路镇以“幸福调解”为抓手,既解群众“事结”,更疏群众“心结”,让调解成为有温度、有智慧的民生工程,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西舍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