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大过口乡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电商帮扶工作机制,采取“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线上线下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积极扶持农村电商发展、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育强电商人才,打造“新引擎”
大过口乡积极探索人才振兴新路径,抓牢“2021年楚雄市电商直播业务培训暨电商直播创业大赛”机遇,按照“专业化、经常化、平台化”思路,以实操为核心,分层、分类、精准组织干部职工代表、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代表、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代表等参加此次培训,专业化“育苗”、活动式“培养”、平台化“壮大”,通过创业比赛活动进一步激活电商人才创新创业潜能。大过口乡“小火把战队”在此次电商直播创业大赛中,10分钟比赛时间内线上观看数突破1500人,线上成交销售额达1274.8元,在2021年楚雄市电商直播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大过口乡人民政府荣获“最佳组织奖”。与拼多多、彝 州优选、楚雄唯上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楚雄云泉酱园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大过口乡“彝 乡电商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所输出的9名人才将优先纳入“威楚电商创业人才”培养范围.
提升产业数字化,打造“新业态”
大过口乡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过口乡华与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魔芋、核桃、山猪、土鸡、黑山羊、中草药等6个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开展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促进特色产品的交易和开发。乡党委加强“规模化”政策引导,由乡乡村振兴办牵头在大过口乡彝绣山打造建设电商自由贸易中心,协同各村委会、农村电商企业、农户、传统经销商、“两新组织”等多方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经营。乡经济发展办牵头抓紧完善农村电商发展建设指导意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农民涉足农村电商行业。加强“品牌化”规划引领,持续完善农特产品质量追溯和检测体系,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大过口乡本土原生态精品网销品牌,根据自身优势特色,打响彝 乡农村电商品牌,发展数字农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发扬彝族文化,提供“新载体”
彝绣是大过口乡彝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达和文化载体,乡党委政府坚持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发展思路,深刻认识到彝绣产品作为大过口乡文化振兴“第一代言人”,势必创新彝族文化宣传渠道、打造展示平台,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电商发展模式中来。积极扶持以大过口乡何开美刺绣坊为主的代表企业,搭建从实体+电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宣传销售平台,截至2021年7月,大过口乡何开美刺绣坊年收入达20余万元,培育电商人才2人,全乡范围内兼职绣娘迅速发展至40余人,每年人均兼职收入3000-20000元不等,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作用,促进带动当地妇女增收,发展和传承好彝族手工技艺,使彝族精美绝伦的手工刺绣成品和服饰制品走向大众、走向市场。
发扬彝族文化,提供“新载体”
彝绣是大过口乡彝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达和文化载体,乡党委政府坚持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发展思路,深刻认识到彝绣产品作为大过口乡文化振兴“第一代言人”,势必创新彝族文化宣传渠道、打造展示平台,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电商发展模式中来。积极扶持以大过口乡何开美刺绣坊为主的代表企业,搭建从实体+电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宣传销售平台,截至2021年7月,大过口乡何开美刺绣坊年收入达20余万元,培育电商人才2人,全乡范围内兼职绣娘迅速发展至40余人,每年人均兼职收入3000-20000元不等,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作用,促进带动当地妇女增收,发展和传承好彝族手工技艺,使彝族精美绝伦的手工刺绣成品和服饰制品走向大众、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