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口乡确定了创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乡镇目标:一年实现全面巩固,三年全面拓展,五年全面高质量过渡,“十四五”期间,农村脱贫人口巩固率达到100%,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全州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以上,群众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认可度达95%以上。
(一)强基固本,基础设施巩固提升。投资340万元新建集镇供水管网延伸工程,改善野猪塘、杞岔拉2个村1981人饮水问题,投资148万元新建烟田水窖200个,改善灌溉面积1000亩,投资16万元实施蚕豆田上排、拔刀岭小组水源工程,改善39户154人生产生活用水;投资570万元新建10千伏大过口二回线及杞岔拉—东华联络线,全乡形成110千伏杜娟变、35千伏新村变、宜茨变供电4种供电方式,投资486万元在依齐么、碧鸡、野猪塘等6个村实施农网项目9个,新增变压器布点19个,安装智能断路器5台、变压器JP柜17个,用电质量明显改善;投资316万元硬化杞岔拉村依上花椒基地产业道路7公里,投资258万元硬化野猪塘十街至山尾巴公路4.8公里,投资206万元硬化磨刀箐母掌茶厂至母掌下村公路3.5公里,投资84万元硬化磨刀箐大龙潭丫口至大龙潭公路1.6公里;投资48万元新建大益鸡彝绣山数字农业应用示范基地1个,投资24万元建成彝族文化电商物流交易中心1个,建设党员活动阵地149平方米,在杞岔拉马龙河流域投资44万元建成农特产品交易市场1个,投资21万元建成马龙河沿河观光点1个,投资36万元改建工会活动室,投资158万元实施马龙河流域32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二)产业振兴,经济建设稳中向好。粮食产量达992万公斤,收购烟叶50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1603万元。投资200万元打造西康郎肉牛养殖专业村,培育畜牧规模养殖大户4户,推动畜牧业发展,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个。种植魔芋13100亩(乡外种植335户7788亩),产值1.9亿元。投资50万元建成澳洲坚果种植示范基地1个,种植澳洲坚果24亩;盘活依齐么汽修汽配城闲置资产,投资63万元建成村集体经济桶装水厂。全年快递物流进港派送47万件,出港发货6万件。大过口乡“小火把战队”在楚雄市电商直播创业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成绩,荣获楚雄州电商直播创业大赛“直播创意奖”,1名主播荣获楚雄州“十佳星锐主播”奖。
(三)全力巩固,乡村面貌持续改观。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12次,55户197名“两类人员”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人口巩固率达100%,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实施1000亩荒山绿化工程,在紫大公路及马龙河沿线种植柳树、芭蕉等护堤树3000余株。磨刀箐、大益鸡村荣获2021年省级第二批“森林乡村”称号。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70座,提升改造公厕37座;投资55万元提升改造垃圾收集处理池143个,新建蚕豆田村级垃圾填埋厂1个,投资28万元配置集镇垃圾箱,实现自然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农业垃圾处置率达86%以上。发动群众创建美丽庭院425户,投资90余万元建成黑纳依、彝福山、彝绣山等13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小组,西康郎村创成楚雄州美丽乡村,磨刀箐村创成云南省美丽乡村;投资2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67盏。
(四)守正创新,民生福祉增进提升。投资1035万元实施大益鸡完小、中心小学综合楼,中心民族小学被评为“全国第三批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乡民族中学荣获全州教育质量综合考评先进学校一等奖,乡人民政府、乡民族中学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获“省级卫生乡镇”称号,蚕豆田、杞岔拉、野猪塘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卫生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累计参保突破2.6万人次,全年转移就业6195人次(脱贫人口劳动力2690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29人。发放救助资金24323人次828万元。抓住全省改革试点机遇,投资15万元整合乡内资源挂牌成立大过口乡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局、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向基层延伸。
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顺应新阶段“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形势要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区域示范为引领,全力创建楚雄州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乡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