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楚雄市大过口乡聚焦移风易俗突出问题治理,把握正确导向,采取扎实有效举措,治理效果日益显现,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持续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
有这样一个地方,美丽富饶、和谐包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健康向上。
“我是土生土长的大过口本地人,这些年来,‘一约四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村打架偷盗、酗酒赌博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了,家家户户和和睦睦、尊老爱幼、辛勤劳作,生活越来越好了,幸福感越来越强了,我们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期待”。楚雄市大过口乡磨刀箐村村民李万国说。
在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楚雄市大过口乡格外重视群众自治,大力加强对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建设指导,积极开展邻里互助、道德评议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红黑榜”在全乡206村民小组全面推广,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多措并举改善农村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进一步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向好”,让人民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响应者、倡导者、受益者,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有这样一群人,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在全面从严治党、乡村振兴中大力推进移风易俗,集体尊崇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楚雄市大过口乡在全面从严治党、乡村振兴中大力推进移风易俗,集体尊崇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以党风政风引领农村新风,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和超标准、超规模的婚丧宴席等不良社会风气和人情往来,为农民群众作表率,农民群众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正在发生改变,2023年评议出星级文明户9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45余户、道德模范10人、文明村组18个,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村镇2个、州级文明村镇1个。
“现在提倡移风易俗,我们自由恋爱成了家,结婚也就请了几桌亲戚朋友,感觉人情味浓了,人情“债”少了,大家都能“轻装上阵”,更好地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幸福生活”。大过口乡磨刀箐村村民李琳这样讲到。
有这样一种期许,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一起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乡村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作,治理陈规陋习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大过口乡线上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大喇叭等方式对移风易俗的新思想和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拍摄移风易俗宣传片1个并在全市大力推广,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和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宣传活动9场1000余人次,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移风易俗倡议书1200余份,面对面宣传村规民约、抵制高价彩礼、厚养薄葬等,打通移风易俗宣传“最后一公里”,正确引导群众养成积极向上的民风民俗习惯,努力在全乡范围内营造“破旧俗,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到宣传入心入脑、家喻户晓。
楚雄市大过口乡以内外兼修的方式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乡风,站稳人民立场,讲好百姓故事,持续推动乡风文明、民风淳朴、家风良好,全力谱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间田野,着力会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