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cxs047-/2021-0907008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1-09-07
发布机构: 楚雄市大过口乡 生成日期:
称: 基层文化繁荣需破解业余文艺队伍发展困境
号:

基层文化繁荣需破解业余文艺队伍发展困境

发表时间:
字体:[    ]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农村文化水平的繁荣多彩与群众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就谈不上真正的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文化建设不能缺席,公共文化服务的奠基作用愈加凸显。当前,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团队整体素质不高。如:大过口乡共有业余文艺队9支103人,50岁以上的有12人、35岁至50岁的63人,35岁以下的有28人,平均年龄为39岁,因年前人外出务工的比例大,故文艺队的整体年龄偏大,开展文艺活动时活力不足、积极性不高。9支文艺队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有4人,其余的均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整体学历处于偏低状态。大过口乡为彝族聚居乡,业余文艺队大多数只会表演彝族本地的葫芦笙舞、大三弦舞、彝族左脚舞,因缺乏创新意识,在本地表演时并未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

二是缺乏持续的队伍演出和发展资金。如:当前大过口乡的9支文艺队的成员,全部成员都为农民,加之目前没有任何资金来源用于文艺队成员补贴,故大多数文艺队员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会不定时外出打工,在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演出时,常常出现人在外地的情况,只能把不同文艺队的成员组合在一起表演,但因人员不熟悉,故导致表演效果不佳。

三是团队缺乏有效的管理。如:因9支文艺队均无相关资金补贴,加之文化程度偏低和年龄偏大,故在村文化辅导员组织参加集体活动时,常常出现人员不齐、不愿为了演出耽误农活等等管理纪律松散的情况。同时因大多数文艺队员会不定时外出务工,导致难以在特殊节日组织9支文艺队进行演出。

对策建议:

(一)上级部门下达一定的经费,乡党委政府制订相关文艺队员选拔和管理制度,对现有文艺队进行“大洗牌”,彻底净化文艺队伍,打破目前文艺队员数量多但不精的现状,进一步提高文艺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制订考核制度,提高进入文艺队的“门槛”,加大群众参加文艺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给文艺队员发放一定的补贴,一定程度上减轻文艺队员的生活压力,进一步提高文艺队员参加文艺活动的积极性。

(二)上级部门组织基层文艺队员参加多种形式的才艺学习培训,或者下派专业人员到乡镇开展基层文艺队才艺培训,保护好地方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多种文化活动在基层百花齐放,实现多种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景象,不仅进一步提高基层文艺队的整体水平,还能提高文艺队的表演效果,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文艺队可以改变目前以地域为单位组建的情况,同一个村委会的人员擅长的技艺不同,组成一个队表演效果不佳。而若是在全乡范围内选拔出文艺队员,并将擅长同一项技能的人员组成一个队,实现“强强联合”,即可大大提高文艺队伍的整体水平,也能打造出不同技艺的歌舞,提高表演效果。

中共大过口乡委员会

2021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