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市大过口乡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号: 1153230174147123XE/202006-00003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0-06-12
发布机构: 楚雄市大过口乡 生成日期: 2020-06-12
称: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时间:
字体:[    ]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26日在大过口乡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理乡长 刘济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  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乡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抓发展,迎难而上促跨越,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文化繁荣进步、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一年来,主要取得了以下工作成效。

(一)政治站位和政治定力持续提升

我们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及时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改革开放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把初心和使命体现在奋斗中、落实到行动上。坚决肃清白恩培、仇和等特别是秦光荣流毒影响,坚决全面彻底消除杨红卫特别是侯新华、赵海仙、赵万祥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严重危害和恶劣影响,进一步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加速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二)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90元,比上年增长10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55万元,招商引资25469万元,圆满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向上争取资金280万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52万元;培育新型市场主体64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户。“互联网+”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稳步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健康发展,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产业兴旺目标,稳步推进以魔芋为主的“四万三千”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努力打造“一年四季有产业、春夏秋冬有收入”的发展格局。持续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粮食总产量945.5万公斤;种植魔芋12500亩,建成魔芋繁种基地3000亩、优质商品芋基地5000亩,产值达1.71亿元;生产收购烤烟43万公斤,实现产值1263.98万元;打造核桃环割示范区200亩,实施核桃提质增效2432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种植花椒2000亩、中药材1500亩、山地蔬菜7125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3户,带动土地规模化发展368亩。建成“楚雄市大过口乡魔芋产业信息平台”,努力把大过口乡打造成全市魔芋初加工、交易集散中心。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聚焦民生关切,着力补齐道路、安全饮水等民生基础设施短板。投资220万元完成力白所村级活动场所、碧鸡村上下排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投资1100万元的大过口供电所办公用房建设项目,新建垃圾填埋场1个。大力培强村集体经济,投资360万元新建磨刀箐村“四位一体”村集体经济业务用房,扎实推进大过口乡依齐么村汽修汽配交易市场项目建设。打通生产生活动脉,投资3600万元完成村组道路硬化80公里。全力保障用水安全,投资63.78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6个点,投入抗旱资金42万元。

(三)凝心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脱贫攻坚稳步推进。紧扣两不愁和三保障、饮水安全,制定实施大过口乡脱贫攻坚“2+5”巩固提升方案,在挂包单位、全体驻村工作队员和全乡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3户84人于年底如期实现脱贫,全乡累计脱贫1343户5640人,5个贫困村出列,实现整乡退出。发放小额信贷1200.7万元;创建扶贫车间1个,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6个,劳动力转移就业5130人次,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1729人次;320户4类重点对象和44户非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清零;建立三长送学、干部助学的“三帮一”“一对一”帮扶机制,落实每学期2次家长培训座谈会制度,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100%入学就读、100%得到资助,60名学生享受雨露计划及东西协作补助资金10.7万元;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住院报销比例达90%,城乡居民医疗减免16986人次420.06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1.8万元。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建成乡级脱贫攻坚展览馆和9个村史馆,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美好家园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抓好农业面源污染及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辖区内农业垃圾处置率达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田园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落实河长制,突出抓好河库及沿岸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和河库绿化建设,年内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9次,乡、村级河库长完成巡河278次,开展清河行动13次,清理河道垃圾约7.3吨。以农村“三清一改一提升”为抓手,深入实施提升人居环境3年行动计划,建成垃圾池363个,垃圾填埋场1个。农村“厕所革命”有力推进,改造公厕1座,改建户厕1870个。“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落实,集镇污水处理项目加快推进,全乡206个村民小组开展环境卫生整治2轮,美丽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重大风险有效化解。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忧患意识,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扎实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建立风险隐患排查台账,“清单制+责任制”逐一销号,采取盘活沉淀资金等措施,化解政府隐性债务269.83万元。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职能配置进一步优化。如期完成全乡206个小组3782户农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登记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断强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中彝医药人才培养,提升中彝医药服务水平,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公益性公墓建设有序推进。全面贯彻“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运用工作,让企业和群众办事  实现“掌上办”“指尖办”。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严格落实城乡低保、高龄老人、五保、孤儿等优抚对象惠民政策,发放城乡低保金441.7万元、高龄保健补助金7.12万元、五保生活补助金4.03万元、孤儿生活补助1.52万元、抚恤补助金6.24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8.03万元、临时救济金158户11.35万元。认真落实救灾救助政策,发放价值17.8万元的大米、棉被等救灾物资。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推行“一约四会”,建成乡文明实践所、9个村级文明实践站等一批群众教育实践基地,有效实现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实体化。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好省级文明小城镇创建成果,开展乡级文明村组户评比,评选出3个文明村、20个文明小组、12名道德模范、5名身边好人、184户文明户、4个脱贫光荣村、38个脱贫光荣组、175户脱贫光荣户。力白所、磨刀箐、蚕豆田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力白所、蚕豆田村被评为威楚先锋村。投资48万元完成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新建及6个文化活动广场硬化项目,文化阵地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杨梅节系列活动及“中国·楚雄魔芋文化节”承办。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七五”普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建设成果持续巩固,“智慧安防”工程在山区片率先启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年内召开社会治安专题部署会议8次、户长会2轮,喷涂宣传标语67条,制作宣传展板13块,安装电子显示大屏4块,发放宣传材料3500余份、挂历2230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增强。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稳妥化解信访矛盾纠纷,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始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坚持重大事项及时向乡党委请示报告,自觉接受人大和纪委监委的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深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着力抓好“基层减负年”工作,真正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抓落实、促发展、解民忧上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

一年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工青妇、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障等事业健康发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应急救援、统战、统计、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严重旱灾和非洲猪瘟等严峻困难挑战,我们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乡人大、纪委监委的强化监督、全力支持,得益于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大过口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盼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优,支柱产业培植困难,区域性产业项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少、规模小、后续乏力,发展较为困难;农村道路、电力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总量和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对此,我们将正视问题,勇于担当,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负人民重托。

二、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州委、市委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不移落实州委“1133”战略,围绕市委“产业作支撑、城市出形象、民生有保障、基础更牢固”的发展思路,落实“突出‘一核’、培强‘两带’、布局‘三线’、培育‘四组团’、打造‘五基地’”战略布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州市党委政府工作安排和乡党委工作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成立乡党委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制定落实“十包十保”等应急响应措施,分区分级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全体干部职工牢树“一盘棋”思想,同心协力,坚守疫情防控一线,通过全乡上下共同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同时,毫不放松抓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时间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市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稳定经济运行系列政策措施,扎实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突出抓项目稳投资等工作,抓紧抓实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和春耕生产,从严抓好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始终坚信,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不了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前进步伐,撼动不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改变不了我们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坚定决心。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速与全市基本保持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向上争资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今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彝  乡发展新局面

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把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对各方面工作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逐条梳理、列出清单、挂图作战,使发展思路目标更加清晰、任务措施更加明确、工作成效更加显现。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站位,放宽视野,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州、市发展战略,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深入研究影响全乡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全面把握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彝  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抓紧抓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

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因时因势精准科学完善疫情防控方案,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坚决堵住所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强化底线思维,防止松懈麻痹,精准抓好内防反弹,继续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增强防控措施的实效性,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效。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坚决守住“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态势,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三)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持续落实“万亩魔芋、万亩核桃、万头黑猪、万只黑山羊、千亩烤烟、千亩山地蔬菜、千亩彝药”产业发展计划,在巩固粮烟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培强壮大以生物医药大健康、核桃、魔芋、果蔬为主导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2020年,计划种植魔芋12500亩,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100300亩,中草药种植面积达2000亩,山地蔬菜种植面积达7200亩。

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坚持走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的农业发展路子,积极争取在马龙河、碧鸡河流域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种植大户,通过规模化土地流转,种植特色果蔬。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支持发展魔芋、核桃、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个,进一步强化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马龙河流域示范带建设项目,进一步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深度融合,以产业兴带动农村人气旺、经济兴。

壮大农业生产经营新业态。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按照合同订单、股份合作、土地流转等形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组织和带领群众发展彝药、经济林果、蔬菜种植、特色养殖产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带动农户走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促进产融合发展。启动大过口乡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资产收益扶贫示范点项目建设,实施产业精准招商计划,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规范化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电商营销等新型流通服务业,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着力强化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户,搭建三产融合发展平台。

(四)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焦两不愁和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坚持高质量严标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抓好动态调整后边缘户22户62人和脱贫监测户42户163人的帮扶,防止新增贫困和返贫人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产业、就业、教育、健康、消费等扶贫政策。抓好中央、省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各类考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防止因后续政策支持不足返贫或因病、因伤、因疫情返贫,严格落实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力推进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污染“减法”,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和7个标志性战役。严格落实河(库)长制,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减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做好生态保护“加法”,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严守“三条控制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国土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以强硬措施抓好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不断增加环境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资金和项目管理,强化债务监管。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责任担当机制,逐一研判、梳理、制定工作方案和责任清单,确保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五)以乡村治理为重点,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重点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提升村级公厕4座,改建户厕1307座。加强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积极创建市级美丽村庄1个,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个。

着力提升乡村文明。持续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十大行动”和“十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文明村组、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正面典型激励引导,着力推动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彝汉双语”宣讲团作用,用群众亲切熟悉的彝语传递党的“好声音”,凝聚干部群众思想共识,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进一步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不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强化乡村治理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项目储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民生改善等方面,科学谋划“十三五”末至“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突出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投资,强化项目要素保障,落实“构二破三”“调二提三”抓项目稳投资指挥调度机制,推进水利、电力、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构建领导带头抓、部门联动抓、发动全民抓的大招商格局,争取一批新项目签约落地。

(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全面落实教育教学质量提升3年行动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培养壮大全科医生队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推进中彝医传承发展;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抓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卫生应急管理等工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底蕴,着力提升民间艺人自身素质,培强壮大9支民族文艺队,全力把文艺骨干培养成为彝  乡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宣传者,传承与创新本土彝族文化。

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政策,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提高农村贫困人口保障水平,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进一步改善农村残疾人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群众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着力加强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延伸法治宣传教育触角,克期完成“七五”普法任务。强力打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黑恶犯罪,在长效长治上下功夫,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引导群众革除丧葬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监管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积极争创省级民族团结示范乡和咪的么、彝绣山、彝福山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组,依法加强民族事务管理,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同时,认真做好广播电视、科普、人口普查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扎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应急救援等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各位代表,面对发展重任、群众期盼,我们将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职能再转变、作风再改进、效能再提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省委省政府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州委“1133”战略部署,坚持市委“产业作支撑、城市出形象、民生有保障、基础更牢固”的发展思路,自觉践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担当,以“不要等、主动干、积极办”的工作作风,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省州市党委政府工作安排和乡党委工作要求有效贯彻落实。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高度重视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设,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坚持“三重一大”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认真落实重大事项向乡党委请示制度,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纪委监委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提升行政效能,建设廉洁政府。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理清反腐倡廉与经济建设、执纪与发展的关系,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到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和把握,促进两者相互融合,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及省州市实施办法,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六个年”工作和“十个一”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年”工作,坚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健全履职问责机制,以“五比五拼创一流”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提振干部精气神,锤炼一支忠诚做事、干净干事、担当成事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务实的作风,砥砺奋进,善作善成,推动彝  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