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市中山镇秉持党建引领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主线,深入推进“党建+文化”融合工程。通过系统化推进民俗传承、红色教育、书香建设、文明培育四大专项行动,成功探索出一条以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径。
深耕民族文化沃土,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构建“支部联建、文化联育、产业联创”的工作机制,重点培育中山陀螺竞技项目。通过举办陀螺竞技大赛,成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显著提升中山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将陀螺文化与茶花文化旅游节有机结合,在2025年茶花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的陀螺争霸赛,吸引了镇内11支队伍参赛,带动了集镇酒店和餐饮业的增收,累计达5万余元。此外,积极引导和支持民间艺人、文化传承人等,对彝族刺绣、木雕等传统技艺进行保护和传承,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赓续红色文化血脉,筑牢奋进精神之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依托蚂蚁堆会议会址、普掌烈士陵园及英雄人物事迹,精心打造两处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校师生和广大群众参观学习,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红色影片放映等活动,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与奋斗精神。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截至2025年,全镇两处红色教育基地已开展研学活动10余批次,累计参与人数达300余人次。
厚植书香文化底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建成农家书屋12个,总藏书量达2万余册。依托这些农家书屋,大力推广全民阅读,创新实施“党员领学”机制。2025年,累计开展读书分享会、农业技术培训和文化交流活动30余场次,惠及群众600余人次。通过活动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养,还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同时,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成功举办电商运营、生态种养等技能培训2期,培育乡土人才8名,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创新文明实践载体,构建乡村善治格局。构建“1+11+N”文明实践体系(1个镇级实践所、11个村级实践站、N个特色实践点),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示范,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争先进的良好风尚。同时,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动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整体提升,为乡村振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2025年,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宣传宣讲活动10余场次,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下一步,中山镇将继续秉持党建引领理念,深化“党建+文化”融合工程,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加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