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cxs046-/2024-1227004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4-11-19
发布机构: 楚雄市中山镇 生成日期:
称: 中山镇:飞针走线绣出致富路
号:

中山镇:飞针走线绣出致富路

发表时间:
字体:[    ]

彝族有这么一句话形容彝家姑娘:“一学剪,二学裁,三学绣花缝布鞋。”彝家姑娘从小就跟着长辈们学习刺绣技艺,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彝绣也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元素。

彝族绣花鞋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精美的刺绣工艺,色彩斑斓的丝线以及独特的鞋型设计,无不展现出彝族人民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情趣。每一双绣花鞋上的图案,无论是象征吉祥的花卉,还是蕴含着古老传说的动物形状,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使得彝族绣花鞋不仅仅是一双鞋子,更是一件艺术品,吸引着众多的消费者。

走进中山镇热闹的集市,何应芝的小摊位映入眼帘,这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纯手工彝族绣花鞋,准备迎接买家,从女款到男款,从孩童的到年轻人的,再到中老年人的,应有尽有。这些绣花鞋种类繁多,图案精美,令人目不暇接,绣娘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创作出一幅幅色彩缤纷、含义丰富的绣作,这些绣花鞋不仅色彩鲜艳,美轮美奂,而且凝聚了绣娘们的辛勤与才智,彰显了中山人民的勤劳智慧及独特的审美情趣,成为中山镇独特的彝绣名片。

中山镇务阻村的何应芝从事绣花鞋工艺刺绣已接近二十年,据她介绍,村里有十几位姐妹跟着她一起做绣花鞋,农闲时,她们相约着一起到村里的文化广场刺绣,大家互相学习刺绣技艺,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就把活干了。农忙时,她们便选择在晚饭后边看电视边进行手工技艺,现在市面上很多绣花鞋都用机器制作了,但她们的绣花鞋仍然坚持传统纯手工技艺,纯手工制作费时费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绣娘一整天全神贯注地做刺绣,从鞋底的三合底制作到鞋面的绣花也至少要六天时间,因此,每一双彝族绣花鞋都承载着绣娘们的心血与情感,显得格外珍贵。

“每当赶集的日子来临,我都会带着精心制作的绣花鞋早早出摊,一天下来,能有400-600元的收入,一个月的收入大约能达到3000元,在赚钱的同时,也不耽误家里的农活,每月通过绣花鞋赚得的额外收入,已成为我们家庭日常开支的一个重要支撑,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全家的生活幸福感。”提及当下的生活,何应芝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中山镇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彝绣文化产业,积极组织农村妇女参与绣花鞋制作,开展绣花鞋技能培训,让更多妇女通过民族刺绣带动引导中山镇妇女实现居家就业、就地创业,真正让彝绣产业成为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温暖产业、幸福产业,让更多的居家妇女实现“带着娃、绣着花、养着家”的美好愿望,用巧手绣出脱贫致富梦。

下一步,中山镇将继续传承与创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彝绣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刺绣做鞋的人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全面助力绣花鞋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提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