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cxs046-/2025-0812005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5-07-30
发布机构: 楚雄市中山镇 生成日期:
称: 中山镇:“五有五强”促“五联” 基层治理启新篇
号:

中山镇:“五有五强”促“五联” 基层治理启新篇

发表时间:
字体:[    ]

楚雄市中山镇立足“山区旱码头”区位优势,紧紧围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职责职能,按照“五有”要求,强化党建引领,整合政法力量,迅速推进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开启了“茶花之乡”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

党建引领强核心。把党的领导作为基层治理最大优势,从组织上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综治中心统筹、政法站所主抓、行业站所协作、各村关口前移”基层治理格局,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主任的综治中心领导架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基层治理难点问题,班子成员对分管站所、联系村委会基层治理工作履行“一岗双责”,将党的政治引领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向心力,确保基层治理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稳步前行。从体系上紧紧依托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以党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党总支书记、党小组长、党员为骨干,科学设置11个村级总网格、67个基础网格,266个小组网格、24个专属网格、650个微网格,加强网格员学习培训,切实发挥信息采集员、矛盾调解员、政策宣传员、安全巡查员、民生服务员、应急响应员作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格,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服务“千条线”,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整合力量强治理。完善政法委员在镇党委领导下统筹指导基层政法力量机制,以镇综治中心为枢纽,充分发挥派出所、司法所、洒基口法庭、交警中队、森林公安等政法站所配备齐全的独有优势,积极探索“1+5+N”工作模式,凝聚政法站所合力,日常工作中实行以平安法治办常驻,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交警队、森林公安轮驻工作模式,受理解决一般性信访问题,化解简易性矛盾纠纷,遇到急难险重问题及重大矛盾纠纷由综治中心统筹,召集5家政法站所及相关行业站所,集中力量解决疑难信访积案,化解高风险矛盾纠纷。党政办、党建办、党群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会、妇联、医院、中学、小学等部门根据群众诉求事项及工作职责进行随叫随驻,全面整合基层治理力量。

行业融入强服务。树牢“服务是最好的治理”理念,转变基层治理思维,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增强靠前服务意识,把服务作为打开基层治理的“金钥匙”,通过强化党群服务阵地,将镇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退役军人事务站、未成年人保护站、社会事务办融入综治中心,聚集为民服务资源,密切关注“一老一小”、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和辖区内不放心的人、不放心的事、不放心的地方,及时受理、回应群众诉求,拓宽服务广度,提升服务温度,畅通基层治理结症,凝聚群众参与治理的向心力。综治中心运行以来,共受理解决群众诉求25件,提供法律援助36次,帮扶困难群众60人次,为高龄老人申请生活困难补贴8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更加充实。科技赋能强智治把科技支撑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构建融和贯通数据共享体系。推进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交警队相关平台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人员的综合分析研判,提升预警社会风险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现基层治理由传统的“经验决策”向“大数据决策”转变,确保社会矛盾风险见事早、看得准、下手先。深入推进“智慧安防”“平安乡村”建设,整合移动、电信数据资源,对全镇11个村委会重点区域、路段安装摄像头2580个,医院、学校等重点单位实现联网报警。推广网格员运用“云综治”小程序,发挥其即时性、便捷性优势,及时收集群众诉求意见,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水平。

完善机制强保障。认真落实基层治理“四项机制”要求,规范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运行机制,按照“统一受理—分类流转—依法办理—跟踪督办—结果反馈”闭环管理工作要求,由镇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根据诉求内容、风险等级分流交办,并做好后续跟踪督办和结果反馈工作,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严格执行首调联调责任制(村小组首调、村“两委”联调),并做好化解处置和疏导稳控工作。严格落实三级包保责任制,对可能引发重大案(事)件的矛盾纠纷和特殊群体,经镇综治中心联席会议分析研判后,明确镇、村、组三级责任人进行包保交办,严防极端案事件发生。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政法站所立足职能职责,既各自履职,又协调配合,全力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在早、化解在小。

综治中心运行以来,全镇共开展矛盾纠纷诉前调解12件、司法调解58件,派出所调解非警务警情纠纷46起,综治中心统筹各站所调解历史遗留疑难复杂纠纷5件、跨乡镇调解婚恋纠纷1件,办理信访件4件,包保稳控特殊群体7人,切实将社会治安风险稳控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开启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特殊群体联管、平安建设联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