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市中山镇 >> 乡镇人民政府文件 >> 正文
号: cxs046-/2024-0523001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4-05-23
发布机构: 楚雄市中山镇 生成日期:
称: 中山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镇抓好2024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
号: 中政通〔2024〕7号

中山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镇抓好2024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

发表时间:
字体:[    ]

为切实抓好2024年全镇粮食生产,全力以赴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现将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省、州、市“三农”工作要求,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三稳一扩一提”的总体要求,打牢粮食安全的基础,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二、目标任务

(一)粮油底线任务

各村坚决压实粮食生产底线任务,按照面积、产量和单产“只增不减”的要求,落实工作举措,确保圆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0895亩,产量15719吨的目标任务(见附件1)

1.水稻播种面积3245亩,产量1272吨。

2.大豆播种面积965亩,产量150吨(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0亩)。

3.油菜播种面积2850亩,产量524吨。

4.玉米播种面积23500亩,产量9469吨。

(二)科技目标任务

1.推广粮食作物间套种33000亩、良种推广21500亩。

2.推广水稻集中育秧220亩,玉米集中育苗650亩。

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7000亩,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示范18000亩,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示范10000亩。

4.实施草地贪夜蛾虫害监测,草地贪夜蛾防治示范1500亩。

5.实施农机化作业33600亩,其中:机耕29500亩,机械植保2200亩,机械排灌1900亩。

三、工作重点

(一)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将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各村委会及中心(站所、办公室)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一是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切实做到“六个严禁”。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占用耕地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严禁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二是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做到“四个禁止”。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花卉草皮,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水果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塘养殖水产,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

(二)稳定面积和产量,提高粮食单产。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面积总体稳定,尽力挖掘潜力扩大播种面积,产量上稳中求进,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的前提下力争多增产。具体是“三稳、一扩、一提”,即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深入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实现“三主”融合,全面提升单产水平;抓主体,实施规模主体增产行动,培育一批种粮能手,示范带动中小农户创高产,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科学施策提高粮食产量。聚焦稻谷、玉米、小麦、马铃薯和油菜主要粮油作物,抓实“良种”推广及“良法”配套,水稻以楚粳系列、楚稻系列、云粳系列、滇禾优系列,玉米以云瑞系列、五谷系列、云金系列、宣黄单系列等品种为引领,加大楚粳45号、48号、49号、楚稻3号水稻品种推广。引导开展稻渔、稻鸭综合种养,提高经济效益。发展间作套种,引导烟后套种玉米、大豆、薯类等高效稳产粮食作物,充分利用高岸田、天水田和新开田发展“玉米套种红薯”“玉米套种大豆”“玉米套种辣椒”“田埂大豆”和其它特色旱杂粮生产。推行粮烟协同发展和粮经轮作复种,大力发展“稻+油”“秋玉米+冬粮”等种植模式,作为粮食面积和产量的有效补充。

(四)推进绿色高质高效栽培。以“新技术”为引领,推广水稻绿色高产轻简栽培技术、玉米覆膜栽培、玉米机播粒收等技术,推进粮食生产提质发展。以“新农资”为引领,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优先采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五)增强粮食生产环节减损。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发芽率高、适宜机收、易储存等优良品种。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区域、不同农艺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专用化收获机具强化作业规范指引,确定适宜收割期,加强机手培训,规范机具作业速度、喂入量等操作要求,降低机收损失。

(六)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严格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责任和措施,按照不发生大面积连片成灾的要求,确保粮食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经济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提早做好防控物资准备,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和重点区域,强化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七)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早制定完善粮食生产技术预案,分作物、分灾种制定抗灾救灾技术方案,一旦发生灾情,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推进科学抗灾,做好救灾物资准备和农业保险投保,支持灾后尽快恢复生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八)加强农资保供工作。全力以赴为抓春管、备春耕保驾护航,努力保障农资供应。抓住春季用种、用肥、用药高峰期,加强农资供需监测调度,协调产销对接和余缺调剂。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防范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不法行为,确保广大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

四、保障措施

(一)抓实“一个认识扛责任”。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村委会及各办、中心(站所)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和属地责任,真正从思想上紧迫起来,从行动上积极起来,齐抓共管,扛牢粮食安全的担子。聚焦水稻、玉米主要粮食作物,全镇打造1片水稻市级连片示范样板(市级领导挂包),连片面积不低于100亩;镇级连片示范样板4片(镇党委书记、镇长、镇党委副书记、分管副镇长各挂包1块),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村级连片示范样板(村书记、主任挂包),连片面积不低于30亩。建立镇、村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包粮食生产责任制,形成“以点带片、以片促面”的粮食生产格局。参照水稻、玉米示范样板规格要求,打造烟后套种玉米或套种豆类示范样板。同时,打造1片不少于1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样板,1片不少于100亩的晚秋烟后套种玉米示范样板。

(二)抓实“一个机制压责任”。一是构建镇党委、政府抓总、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牵头,相关单位协同配合、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粮食生产推进机制,明确粮食生产组织领导体系,建立镇村组三级相关领导挂包粮食生产示范样板责任清单、重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凝聚抓实粮食生产的强大工作合力。二是镇经济发展办、自然资源所、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水务服务中心、中山供销社等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抓好粮食生产安全、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治理、蓄水保生产、气象监测、农资供给、科技服务、政策扶持等各环节重点工作。三是镇村要及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沉到一线,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提供直通式技术服务,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农户学习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三)抓实“一套台账清底数”。一是各村委会要按照省、州、市关于规范土地流转、规范惠农补贴资金兑付、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等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粮食生产到户台账、非粮化台账、耕地撂荒及“大棚房”排查台账,并进行动态管理。二是对照台账和清单,稳步有序消化“非农化”“非粮化”存量,坚决遏制增量,严防擅自改变耕地用途及大规模流转土地不种粮行为,让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逐步回归到粮食生产。

(四)抓实“一张图纸明规划”。一是镇村组三级要围绕下达的粮食种植目标任务,及时将面积落实细化到具体组、种植主体和具体田块,将种植位置、面积标注在图斑,建立镇、村粮食作物种植规划图,用“指地块量面积”的办法落实粮食种植面积。二是对照粮食种植规划图,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及各村委会要加大监管巡查及抽查力度,建立问题台账,对种植面积不实、不足的村、组进行通报并责成及时整改,确保不折不扣完成目标任务。

(五)抓实“一批项目强基础”。一是各村委会要依法依规精准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惠民资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组织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补充耕地等一批重点项目,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三是持续抓实土地增减挂钩耕地项目区粮食种植管理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审核入库,增加粮食产能。四是将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举措,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全镇扶持培育1个以上粮食代耕、代管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并形成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六)抓实“一支队伍强督导”。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办、中心(所)、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生产安全督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组成,从3月开始,对11个村委会粮食生产安全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督导,确保大春生产任务如期完成。

 

中山镇人民政府

2024年5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