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烟叶工作的意见》和省、州烟叶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提升我镇烟草产业发展新优势,促进烟叶生产转型升级,保持全镇烤烟生产平稳健康和谐发展,现就烟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秉承“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提高烟叶生产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市场、质量、绿色、生态、安全为主线,以生产稳规模、烟农稳增收、财政稳增长、烟草稳效益为目标,全力推进烟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中山镇烟叶生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打造促进全镇经济发展新引擎,担当助力脱贫攻坚新作为。
二、主要政策
(一)计划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对烟叶生产、收购计划管理政策,统筹兼顾规模、面积、合同、品种、布局五位一体协调推进,确保烤烟生产收购目标任务完成,因计划合同管理不到位,影响全镇烤烟总量、质量目标顺利完成,造成烟农减收、财税调减的,镇人民政府将实行问责,并扣减责任村委会下年的烟叶生产计划。
(二)质量管理
各村委会要根据市场需求布局品种组织生产,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稳定烟叶收购质量、提高品种纯度、倡导绿色安全生产为重点,强化工作质量和收购质量管控,因生产过程管理不力,收购质量管理不到位,给全镇烟叶工作形象和市场声誉造成严重影响的,镇人民政府将实行问责,并扣减责任村委会下年的烟叶生产计划。
(三)生产扶持政策
大力推广土壤保育、节水栽烟、绿色清洁生产、以煤代柴、科学烘烤等示范项目。推行“1+N”网格化烘烤模式,网格化烘烤辅导员考核补贴及相关示范补贴标准、办法或补贴政策以镇人民政府或市烟草分公司文件另文明确。
(四)产业扶贫政策
1.根据尊重群众意愿对规划种植烤烟区域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以烟叶合同指标倾斜,同时享受化肥、生产环节补贴、和技术培训等政策性扶持补助。
2.整合和利用农机资金,规划建设果蔬烘干机,优先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项目建设需求。
3.烟草行业有关扶贫政策,待上级明确后另文下达。
(五)烟叶收购政策
严格按照合同种植和收购烟叶,严格执行国家烟叶收购价格政策和收购政策,坚持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开展原收原调试点工作,探索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收购质量全过程跟踪和追溯机制,提升烟叶收购质量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内外勾结和倒买倒卖贩运烟叶的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烟叶收购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着力稳控规模,确保烟叶生产平稳发展
1.强化过程监管。要严控种植面积,严格按计划签订收购合同,严格按计划组织统一育苗、农资供应、移栽种植,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过程管控,突出环节监管,坚决守住烟叶计划红线,实现总量控得住,面积稳得住,质量靠得住的目标。
2.用好计划资源。要建立和完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采取建立烟田核心示范区红线规划和保护措施,突出优质田地、确保轮作、连片种植、土壤保育、品种布局、户均种烟规模等关键要素,将生产计划向优质烟区、核心烟区集中,确保计划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提高户均种烟收益,确保烟区稳定,烟农稳定。
3.优化规划布局。一方面抓好种植布局规划。坚持“优化布局,规模连片种植,隔年轮作,便于管理”的原则。各村委会要充分利用山坡山凹,做到“一山一凹一片”,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杜绝零星分散种植,种烟田地隔年轮作率和休耕面积占比在80%以上。另一方面抓好品种布局规划。坚持“一乡镇一品”的品种布局,彰显品种特色,巩固品牌优势,要突出品牌定位,着力打造我镇优质烟特色牌、绿色牌、生态牌,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市场信誉。
4.规范合同管理。继续采取合同与大田营养土堆捂、品种纯度、农药安全使用等挂钩办法,按照“控两头、稳中间”适度提高规模种植的发展方向,3亩以下原则上不签订种植合同,全镇户均种烟规模力争达到6亩左右。一是建立健全区域“网格化”管理责任人负责制。二是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和签订权限,做到五号对应。计划栽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安排烟叶指标时要给以适当倾斜,原则是烟叶种植合同签订主体。三是抓实清塘点株及面积核实公示,实施合同面签。确实将计划面积、产量分解细化到组、到户、到地块,以规划连片地块面积确定合同数量,杜绝空合同、虚假合同。
(二)坚持科技兴烟,提高烟叶质量特色水平
1.在田间地头上下功夫。全镇膜下苗移栽面积要达到70%以上,上部叶一次性采烤面积达到50%以上,商品化烘烤推广面积达到35%以上,全镇4月20日完成预整地,4月25日开栽、5月10日全面完成移栽,苗龄要控制在45天—50天,加强水肥管理,确保大田生育期130 天左右,提高上部叶可用性。
2.在标准化生产示范上下功夫。着力做好务阻、法鲁古、蚂蚁、大自雄4个村委会不少于100亩以上核心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其他村委会做好1片不少于50亩的示范样板。
3.在实用技术推广上下功夫。全面推行烤烟生产精益化管理,在落实10 项常规技术的基础上,推广节水膜下烟移栽和加大“增密、控氮、增钾”措施落实力度,及时调配水源,以水促栽,抓好最佳节令集中移栽,提升移栽集中度和移栽质量。
(三)倡导绿色生产,提升绿色生态烟叶发展水平
1.补齐“土壤保育”短板。在提高营养土堆捂质量和数量的同时,推行烟田机械深翻,增施高效农家肥、推广绿肥种植、烟田前作休耕等措施,持续改善和均衡植烟土壤状况和土壤肥力,提高亩均产出率。重点解决“肥”的问题,鼓励规划面积内亩均增施有机肥100公斤。
2.补齐“绿色防控”的短板。大力推广蚜茧蜂防治蚜虫,蓝板诱杀烟蓟马,性诱剂诱虫生物防治技术;开展精准用药示范项目,降低烟叶农残含量,探索鲜烟叶农残快速检测、流动检测、实时监控新的农残监测模式,提高烟叶安全性;在重点烟区开展田间清洁卫生、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示范工作。
3.补齐“烟叶烘烤”短板。以保障大田生育期和提高烟叶成熟度为目标,推广上部叶充分成熟一次性采烤。多种模式推进专业化烘烤服务管理模式,实行烘烤技师评聘制度,确保密集烤房专业化烘烤比例达80%以上,商品化烘烤提高到35%以上,烘烤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同时,抓好生物质燃料和电能烤房的生态环境保护烟叶烘烤示范等项目,努力减少用柴烤烟,保护生态环境,还烟区以绿水青山。
(四)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1.推进烟农合作社规范建设。要督促指导合作社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资产账、现金日记账、会计账”、制定民主管理和分红制度;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增强合作社发展内生动能,把烟农合作社建设成为烟叶生产专业服务的主体和烟农增收的重要平台。
2.推进职业烟农队伍建设。坚持烟农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探索推行“烟草培训+政府认定”的协同机制,建立星级管理与差异化扶持的制度体系,加大职业烟农教育培训和发展扶持。培育职业烟农50户。同时,稳定职业烟农种烟规模和种植计划,推进烟农职业化进程。
3.推进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展烟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烟草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4.协调推进促农增收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烟草产业优势,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局,把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在烟草闲置设施利用、烟田前作经济作物规划种植、烟农劳务输出等方面精准发力,培优做强促农增收项目,形成“主业稳收、辅业增收、扶贫助收”的烟农增收新格局。
四、切实加强领导,营造齐推烟草发展良好环境和氛围
(一)提高思想认识。烟草是全镇的重要经济支柱,烤烟生产是全镇烟农稳增收、财政稳增长的“压舱石”和“稳压器”。为此,各村委会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培优做强烟草产业上来,主动担当,善于作为,统筹兼顾,抓好烤烟生产工作,做到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为烟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政府调控、烟草主抓、烟农主体、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各村委会要履行工作职责,出台相应保障措施,制定管理办法,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般干部一起抓的工作格局,统筹整合好各方力量,确保烤烟生产有人抓,产业有人管,履行职责到位。镇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烤烟生产发展,帮助烟草部门和各村委会解决好烤烟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营造推动烟草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严肃责任考核。各村委会、站所、全体干部职工要履行好抓烟的责任,抓实烤烟生产各环节工作。烤烟生产继续纳入各村委会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由镇烟叶生产收购协调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对烤烟生产各环节的督查考核,由镇绩效办负责组织年终综合考核,坚持问题导向,以考核压实责任,以担当精神推动工作,确保烤烟生产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山镇人民政府
2022年9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