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cxs045/2025-00041 信息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日期: 2025-09-30
发布机构: 楚雄市新村镇 生成日期:
称: 新村镇:从“有形”到“有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档升级
号:

新村镇:从“有形”到“有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档升级

发表时间:
字体:[    ]

近年来,新村镇按照“选准小切口,讲好大道理,做强好品牌”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推进文明实践新形式,探索“能用、实用、管用、好用”“四用”工作法,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水平,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提质扩面、提档升级,实现文明实践由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变化,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能用保基本,从阵地搭台众人唱戏,不断筑牢文明实践前沿阵地

一是整合资源,由千条线汇入一张网将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各类阵地整合进所(站),打造出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中心,辐射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广场和1个主题街区宣传走廊的共建共享“同心圆”。二是转换角色,将带头干变为合力干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依托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微网格”,发动基层党员干部、退伍老兵、乡贤模范等400余人,以“民呼我行——七传七心”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为依托(“星辰讲堂”传思想,凝聚感党恩共识强决心;“先锋喇叭”传政策,传播时代最强音聚人心;“田间课堂”传技术,发展产业促增收提信心;“口袋手册”传法治,“三治”融合强治理筑同心;“山歌小调”传文化,以文化人育新风润人心;“文明创建”传理念,培育文明新风尚养民心;“办理实事”传爱心,弘扬时代正能量暖人心。)组建“星辰讲堂、先锋喇叭、科技辅导”等7支一线特色志愿服务队,用亲切的乡音将党的创新理论、惠农政策、种植技术、文明创建成果、绿色环保理念以及百姓自己身边的基层治理故事传得更广、更深。三是加强联动,由小分队转为大部队打造“文明实践+”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不断扩充志愿者队伍,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实现文明实践向“大街小巷”延伸、向“大事小情”拓展。

二、实用重基层,从经验摸索精准施策,积极谋划文明实践系统思路

一是接准天线,传播政策理论。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主线,把理论阐述转化为本土案例,用方言土语、白话口语普及政策。积极开展“星辰讲堂 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系列活动,组织百姓宣讲团巡回宣讲,用讲故事、拉家常等生动方式传播党的“好声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鲜活化、具体化。从扩大宣传教育入手,积极摸排各村红事、白事情况,完善红白事台账,建立红黑榜。坚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媒体宣传先进典型,组织各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入户发放市民公约、移风易俗宣传单,宣传移风易俗政策理论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追随者、实践者。二是善联地线,突出群众导向。建立文明实践清单制度,通过“群众点单、所(站)派单、干部接单”等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推出“暑期课堂”“幸福调解”等特色志愿服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成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每月常态化组织召集100余名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送技下乡、亲情连线、助力夕阳红等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服务,打造村民家门口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三是用好网线,拓展服务项目。统筹资源阵地,严格按照“六有”标准,着眼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建立新村镇志愿服务“活动日”,常态长效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将新理论、决策部署转化为与群众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小话题,结合热点精选主题传达新思想、新理论。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70余次,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节节有庆典”的工作格局。

三、管用优结构,从文明实践实践文明,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创新途径

一是“党风”引“民风”,完善组织架构。积极探索农村“党建+移风易俗”双推进工作模式,以村级党组织为“龙头”,充分发挥村“两委”成员和老党员的群众基础作用,壮大移风易俗“宣传队”,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筑牢群众思想根基。二是村规新风,提升文明素养。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的作用,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召开村党支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充分酝酿讨论,着力解决村规民约内容空泛、制定程序不规范、实施流于形式等问题。全镇178个村小组根据各自实际,村民参与修订,形成价值引领、合法合规、群众认可管用有效的村规民约,让村民当“主角”,真正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进一步提升文明道德素养。三是乡音乡情,丰富精神生活。坚持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鼓励农民群众进行文化创作,举办了“乡韵乡情 向美而行 我和新村”原创文艺作品征集大赛,新创作《春耕:大地上的诗意栖居》《瓷》《秋韵》《移风易俗从我做起》《山坳坳上红坡坡》等反映农村精神文明风貌变化、贴合时代、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创作歌曲《新村恋歌》在干部群众中纷纷传唱,广大农民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文化魅力、经受文明洗礼,实现了“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积极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结合重阳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演出,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生活。

四、好用求实效,从服务供给价值引领,奋力结出文明实践惠民硕果

一是在服务群众中增进民生福祉。要把文明实践与民生实事结合起来,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做好“林下经济”和“两红两椒一菜”等本土特色产业培训活动,提升“就业超市”“彝绣”等特色劳务品牌,促进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持续巩固国家级卫生乡镇创建成果,开展健康义诊、疾病预防、中医药文化宣传等活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开展助学帮困、暑期学堂、心理健康辅导、养老服务等活动,部分村庄试点“幸福食堂”,每月1号采取食堂就餐、志愿者送餐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暖心饭”,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二是在促进发展中凝聚强大合力。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全镇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通过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产业帮扶、“幸福调解”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认清发展形势,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参与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三是在成风化俗中培育文明新风。以培育文明新风为目标,加强对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先后推选各类先进典型80余人,培育推荐1人荣获“楚雄州第八届道德模范”、2023年第三季度“云南好人”,1人典型事迹在楚雄州2024年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全面营造正能量充盈的和谐乡村氛围,引导群众对照先进典型,见贤思齐,凝聚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下一步,新村镇将持续巩固文明实践成果,积极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方式,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