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村镇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四下四上”工作法,深入开展“四万三进”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州、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集中力量办实事、解难题、纾民忧,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批惠民利民措施,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见效。
一是找准群众需求关键点。解决群众诉求是领导干部谋发展、定思路、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原则的标尺。新村镇充分发挥领导干部“领头雁”、党组织“助推器”和党员干部“排头兵”作用,结合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深入一线开展大走访、大座谈、大问卷工作,镇村全体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对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家庭和普通群众,采取家庭人员访谈、实地入户核实的方式,逐户核算家庭收支情况,了解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倾听广大群众真实想法、切实需要,收集民情、了解民意,及时回应、及时交办、及时落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是列好服务群众清单表。针对当前困扰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对症下药”,将“四万三进”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紧密结合,以站所为单位,将干部职工入户走访收集的问题汇总分类,及时向行业部门站所反馈,定期跟踪落督促落实情况;按照周安排、月通报、季调研、年考核及新村镇“三亮三评三定”干部考核督促提醒机制和责任落实链条,强化一体推动,建立重点项目清单、服务清单、问题清单,强化“私人订制”,使群众“需求”与党员“服务”精准连线,切实推动“四万三进”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三是纾困解忧抓实际成效。结合“智慧党建”平台强化“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推广使用,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依托网格化管理,用好点位责任人、网格员、党员干部“三支队伍”,确保工作不掉线、服务不断档、责任不缺位,在增进人民福祉、打造幸福民生上下“实”功夫;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员公仆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结合“四议两公开”制度,将各村涉及民生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定期公开,年底进行民意测评,做到需求由群众提出、成效由群众评价,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截至目前,共开展“四万三进”活动9期,收集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矛盾纠纷调处、民生保障等社情民意262条,开列“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1220件,办结1020件,解决群众诉求67起,切实以解决群众“急难险盼”为链接,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