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是培养和锻炼干部的试验田;基层实践,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修课”。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区出台了许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创业基层的相关政策,大幅提升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同时,基层一线也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通过“墩苗磨炼”、“补钙壮骨”、“下访上学”、“梯次培养”等方式,开辟年轻干部成长“快车道”,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锻造“宽肩膀”、练就“真本领”。
墩苗磨炼,让年轻干部吃下“定心丸”。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年轻是优势,也是劣势。往往表现为优势与劣势并存,学历高、经验少,有朝气、缺静气,干得多、钻研少,个性强、协调弱,接收强、消化弱,年轻干部的优势一旦被片面强调和运用,就有可能转化为劣势,制约年轻干部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年轻干部应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呢?关键在于扬长补短。对年轻干部,越是有培养前途,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推到重大斗争的第一线去,越要赋予艰巨的任务,让年轻干部在基层这个“大熔炉”里墩苗磨炼、锻炼成长,让其“磨”出信念、“磨”出定力、“磨”出品格、“磨”出精神。
下访上学,让年轻干部练就“真本领”。绝大多数年轻干部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经历缺磨砺,如何让年轻干部快速适应基层环境、打开工作局面,向下走访向基层群众学习,向上学习向领导同事请教是一条重要的方式途径。坚持让年轻干部走村入户,拜群众为老师,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诚心诚意向人民学习,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盼望什么,使考虑问题、开展工作更贴近基层,更符合实际,更赢得民心,更适应全局的需要。坚持让年轻干部多向领导和同事学习,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让年轻干部学会团结处事的经验、摆布工作的经验、思考问题的经验、处理复杂矛盾的经验。
补钙壮骨,让年轻干部锻造“铁肩膀”。基层是年轻干部练就过硬本领、锤炼意志品质的大舞台,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强本领。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思想教育作为“第一课”,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必修课”,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突出做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乡村振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年轻干部所急需的专题培训,帮助年轻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同时,注重把年轻干部安排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岗位锻炼,着力提升年轻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和基层实践的能力。
梯次培养,让年轻干部敢于“挑担子”。牢固树立“早在其位,早谋其事,早压担子早成长”的培养导向,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硬举措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建立年轻干部信息库,对年轻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及时更新个人相关信息、重大事项报告、年度考核、工作奖惩等情况,动态记录年轻干部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注重在实践实干中看政治素质,在实绩实效中看专业素养,综合评估青年后备干部培养潜力,把使用作为最好的培养,大胆使用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给优秀年轻干部既“铺路子”又“压担子”,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