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市新村镇 >> 乡镇人民政府文件 >> 正文
号: cxs045-/2025-0419001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5-03-26
发布机构: 楚雄市新村镇 生成日期:
称: 新村镇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25年粮食等主要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
号:

新村镇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25年粮食等主要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

发表时间:
字体:[    ]

各村委会,办公室、中心(队):

为切实抓好2025年全镇粮食等主要农业生产工作,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高效有序推进农业生产,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粮食等农业生产目标任务,现将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省、州、市“三农”工作要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二、工作重点

(一)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将各村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和验收标准。持续整治“大棚房”“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坚决遏制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分类有序做好耕地“非粮化”整改,结合各村产业发展实际、作物生长周期等设置必要的过渡期。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建设内容,完善农民全过程参与项目实施机制,强化工程质量全流程监管。分类推进撂荒地复垦利用。

(二)稳定面积和产量,提高粮食单产。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多措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挖掘油菜扩种潜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深入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实现“三主”融合,全面提升单产水平;抓主体,实施规模主体增产行动,培育一批种粮能手,示范带动中小农户创高产,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科学施策提高粮食产量。聚焦稻谷、玉米、小麦、马铃薯和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抓实“良种”推广及“良法”配套,水稻以楚粳系列、楚稻系列、云粳系列、滇禾优系列,玉米以云瑞系列、五谷系列、云金系列、宣黄单系列等品种为引领,加大楚粳45号、48号、49号、楚粳54号、楚稻3号等水稻品种推广。引导开展稻渔、稻鸭综合种养,提高经济效益。发展间作套种,引导烟稻协同,烟后套种玉米、大豆、薯类等高效稳产粮食作物,大力发展“玉米套种红薯”“玉米套种大豆”“玉米套种辣椒”“田埂大豆”和其他特色旱杂粮生产。推行粮烟协同发展和粮经轮作复种,大力发展“稻+油”“秋玉米+冬粮”等种植模式,作为粮食面积和产量的有效补充。

(四)推进绿色高质高效栽培。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为引领,推广水稻绿色高产轻简栽培技术、玉米覆膜栽培、玉米机播粒收等技术,推进粮食生产提质发展。以“新农资”为引领,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优先采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五)增强粮食生产环节减损。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发芽率高、适宜机收、易储存等优良品种。各村要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区域、不同农艺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专用化收获机具,强化作业规范指引,确定适宜收割期,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要加强机手培训,规范机具作业速度、喂入量等操作要求,降低机收损失。

(六)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严格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责任和措施,按照不发生大面积连片成灾的要求,确保粮食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经济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提早做好防控物资准备,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和重点区域,强化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七)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预报,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早制定完善粮食生产技术预案;分作物、分灾种制定抗灾救灾技术方案,一旦发生灾情,第一时间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推进科学抗灾;做好救灾物资准备,支持灾后尽快恢复生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八)加强农资保供工作。全力以赴为抓春管、备春耕保驾护航,努力保障农资供应。抓住春季用种、用肥、用药高峰期,加强农资供需监测调度,协调产销对接和余缺调剂。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将继续会同新村市场监督管理所等职能站所,大力开展辖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防范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不法行为,确保广大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

三、保障措施

(一)抓实“一个机制压责任”。一是构建镇党委、政府抓总,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牵头,办公室、中心(队)协同配合,各村委会组织实施的粮食生产推进机制,明确粮食生产组织领导体系,建立镇村领导挂包粮食生产示范样板责任清单、重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凝聚抓实粮食生产的强大工作合力。二是镇经济发展办公室、新村自然资源所、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新村供销社等职能站所要结合工作职责,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抓好粮食生产安全、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治理、蓄水保生产、农资供给、科技服务、政策扶持等各环节重点工作。三是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要及时深入一线,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提供直通式技术服务,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农户学习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学种粮水平。

(二)抓实“一套台账清底数”。一是各村委会要按照省、州、市、镇关于规范土地流转、规范惠农补贴资金兑付等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粮食生产到村、到组、到户台账,“非粮化”台账,耕地撂荒及“大棚房”排查台账,并进行动态管理。二是对照台账和清单,稳步有序消化“非农化”“非粮化”存量,坚决遏制增量,严防擅自改变耕地用途及大规模流转土地不种粮行为,让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逐步回归到粮食生产。各村委会要围绕下达的粮食种植目标任务,及时将面积落实细化到具体组、详细户、种植主体和具体田块。镇纪委及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将加大督促检查及抽查力度,建立问题台账,对种植面积不实、不足的村委会进行通报并责令及时整改,确保不折不扣完成目标任务。

(三)抓实“一批项目强基础”。一是各村委会要依法依规精准核实、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惠民资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各村委会要积极组织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地等一批重点项目,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三是持续抓实土地增减挂钩耕地项目区粮食种植管理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审核入库,增加粮食产能。四是将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举措,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全镇将扶持培育1个以上粮食代耕、代管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并形成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四)抓实“一支队伍强督导”。成立由镇党委、政府领导任组长,各村委会,办公室、中心(队)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生产安全督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组成,从3月开始,将对八个村委会粮食生产安全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督导,确保大春生产任务如期完成。

新村镇人民政府

2025年3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