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省、州、市烟叶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2022年全镇烟叶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及市“两会”精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战略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稳固烟叶基础为核心,按照“稳规模、优布局、促转型、强基础、促增收”的总体要求,以新担当新作为持续推进新村镇烟农高层次增收、烟田高水平保护、烟叶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2022年,全镇烟叶种植面积6550亩,
收购计划85万公斤(含出口备货4.252万公斤);上等烟比例达70%以上;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达80%以上、综合等级纯度达90%以上,国家局工商交接合格率达到省州平均水平。
二、主要政策
(一)配套政策。为推进全镇烟叶生产转型升级,市财政安排投入2022年烟叶生产扶持费,由市烟草专卖局、市财政局制定方案,组织考核和兑现。
1.烟叶烘烤设施扶持费。计划推广烘烤物联网新技术装备,计划新建示范电能烤房和其它烤房多功能利用改造,分项补贴办法以市人民政府、市烟草分公司另文明确。
2.计划推广新式烟夹,分项补贴办法以市人民政府、市烟草分公司另文明确。
3.基本烟田建设项目管理费。与各村委会基本烟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挂钩考核拨付相关费用。费用拨付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市烟草分公司另文明确。
(二)烟叶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策。2022年,全镇烟叶生产投入分为烟叶生产产前投入、云南中烟“2260”高特色烟叶开发项目补贴、省财政绿色生态烟叶示范补贴,烟叶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等。分项补贴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市烟草分公司另文明确。
(三)收购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烟叶收购价格政策,2022
年烟叶收购价格总水平上调6%。
三、主要措施
目前全国烟叶“去库存”任务已经完成,烟叶供需总量由稳转增。全镇烟叶计划从2021年80万公斤增加到2022年的85万公斤,未来仍将努力承接烟叶增量计划。全镇各村委会要坚决落实党中央“三农”政策,结合新村镇实际,形成以烟稳粮、促粮共识,建立粮烟综合轮作区,稳固粮烟基础。要发挥烟叶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抢占全国烟叶新一轮增量机遇,稳住全市烟叶生产优势地位。
(一)落实生产规模。一是优化种植布局。将生产计划安排
到水源有保障、种烟基础牢、烟叶质量优、市场需求旺、技术水平高的村、组,确保好田好地种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摘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合理倾斜种植计划。二是压实扛牢工作责任。要层层签订责任状,抽调干部进村入户,对种烟田块逐一丈量把关,把面积栽足种好、保证品种纯度两个任务落实到人到田,为保质保量完成85万公斤烟叶任务打牢基础。三是加强政策宣传。要加大“烟叶收购价格总水平上调6%利好政策宣传,算好“经济对比账、收入稳定账”两笔细账,提前给烟农吃“定心丸”。四是严格计划分解落实。强化合同主线作用,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强化源头控制和过程监管,严格按合同约定的品种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严格按计划组织统一育苗、落实种植面积;要按流程把合同分配给“想种烟、能种烟”的烟农,杜绝按人头或承包田平均分配烟叶合同,杜绝私下交易合同谋取不当利益;严防截留计划和空虚合同;严禁以烟叶合同计划为手段强制烟农生产其它作物;严禁合同与物资销售挂钩。
(二)稳定种烟区域。一是稳固烟叶产业根基。建立基本粮
烟田保护制度,完善核心烟区规划,强化烟区建设、土地流转等政策落实,引导植烟土地流转长期有序进行。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烟田,推进全程机械化,补齐烟站、烤房设施短板,切实加强基础设施管护。“十四五”末实现清洁能源烘烤占比达40%以上。
(三)稳定烟农和基层队伍。着力建设和稳定烟农、基层干
部和技术推广三支队伍。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烟农队伍。要出实招,全力扶持“想种烟、能种烟、种好烟”的烟农群体。各村委会要深入一线召开宣传会,算亲情账、经济账,动员返乡农民种植烤烟。加快构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大力发展10—30亩职业烟农,深挖减工降本空间,提高烟叶生产规模效益。二是巩固抓烟村组干部队伍。增强村组干部的认同感、责任感,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三是稳定科技队伍。充分调动生产管理、基层一线、合作社烟技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完善“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生产模式。
(四)提高生产收购水平。要奋力抢占市场质量高点,提高
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一是提前谋划应对旱情。根据近年来干旱常态化严峻情况,各地要千方百计及早补水蓄水,提前谋划应对旱情。二是严把品种纯度。采取有力措施,在育苗前做好烟农工作,杜绝烟农自购种、自育苗,加强田间查处和收购管控,确保品种纯度达到100%。三是严把时间节令。严把“4月30日完成预整地、5月10日完成移栽、9月30日完成采烤、10月20日完成收购”时间节令。四是坚持连片种植。确保连片分别不低于50亩。五是强化轮作。确保轮作率达到90%以上。六是高标准打造示范样板。每个村委会打造不低于2片高标准示范样板。七是切实提升实用技术到位率。认真落实及早深耕晒垡、集中梯次育苗、最佳节令移栽、精细中耕管理、科学封顶留叶、成熟采收烘烤等技术,尤其要进一步总结推广好膜下小苗移栽方式,占比须达到70%以上。八是加强收购管理。总结去年成功经验,继续推行“约时定点、集中分级、集中运输、代表交烟”模式,做到烟叶交售公开、公平、公正,推进“无人化”收购,提高服务烟农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烟叶收购质量均衡性、稳定性。严格落实质量检验和质量考核制度,强化结果运用,提升烟叶质量水平,等级合格率和纯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坚持绿色生产。一是实施保育土壤。抓实大田营养土还田、土地轮作,大田营养土还田覆盖率100%。田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达100%,实施地膜回收再利用。物资供应必须充分尊重烟农意愿,不得与烟叶种植合同挂钩。二是强化烟叶安全管控。将烟叶农残纳入各级的重要考核指标,对农药门店、合作社销售的农药加强监管,指导督促烟农安全用药,全面落实采烤前20天和烤房内严禁喷施农药等管控措施。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三是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生物质烘烤和电能烘烤,促进我镇碳达峰、碳中和。
(六)坚持创新驱动。一是着力打造数字烟草。抓住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按照“大系统、大平台、大集成”要求,全面推进烟叶种植合同签订、产前投入补贴、烟用物资管理等业务信息化管理,深入推进“一部手机种好烟”APP推广应用,集成构筑一站式烟农服务平台,上线供应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快推动烟叶生产、收购、调拨、复烤、营销全过程数字化。加强烟叶分定级智能设备推广应用。二是着力推动农机农艺融合。结合高标准烟田建设,加强烟田改造和适用农机引进研发,不断提高机械作业率和覆盖率。三是加大物联网智慧烘烤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可移动”式烘烤和智能烘烤,持续优化系统,降低烘烤成本,减少烟叶烘烤损失。
(七)坚持产业融合。把推动烟农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一是打造“烟叶+N”产业体系。抓实基本烟田保护,统筹推进烟叶与非烟产业协同融合、产业综合体与烟区农村建设深度融合、烟叶绿色生产技术与非烟农产品生产互利融合、烟叶基础设施与多元产业经营共享融合,建立“烟叶+N”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特色主导产业集群。二是推进高标准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
四、加强领导,强化考核
烟草产业是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各村委会和有关站所要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组织保障,加强统筹协调,抓好工作落实,激发工作干劲。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委会与站所要协同并进,整合力量、资源、资金投入。各乡镇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出台相应保障政策,制定管理办法,抓好烟叶生产收购各项工作。要实行挂钩联系督导制度,由烤烟生产收购领导小组牵头组成工作组挂点,切实加强对村委会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全程跟踪指导产区落实相关生产技术,突出解决各村委会短板弱项,对落实不到位的及时反馈,确保相关短板弱项全面改进提升。
(二)强化责任考核。要依据《新村镇2022年烟叶生产收购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全程检查和督导。烤烟生产收购领导小组要把烤烟生产纳入年度工作考核重点,坚持考核结果与工作经费挂钩,完善考核奖惩措施,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烟叶生产指标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指标,提升基层抓好烟叶生产的信心和决心,促进烟叶生产提质量、上水平。
(三)加强资金管理。要严格执行省、州、市有关专项补贴资金的管理规定,按照财政资金管理要求,规范使用和支付,加强补贴资金监管,不得擅自改变补贴方式、补贴标准和补贴对象。要在2022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财政补贴资金兑现工作,并于2023年1月20日前将兑现结果上报市财政局、市烟草分公司。
新村镇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