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杨柳尽,雨落稻花香,金穗农夫笑,晨昏入地忙”。金秋时节,在大地基乡红卫桥村285.6亩补充耕地的稻田里,伴随着阵阵马达的轰鸣声,收割机在农田来回穿梭,切割、脱粒,一气呵成,一派忙碌的景象。大地基乡依托马龙河流域天然的地理优势,多措并举,用好三个工作法,演奏好补充耕地“三部曲”。
——践行一线工作法,弹好春耕序曲。大地基乡高度重视补充耕地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为双组长的补充耕地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和项目具体实施办法,做好时间的“减法”,算好时间账,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一线,牢牢把握种子这个粮食“芯片”,根据大地基乡实际情况,选取红软香这个品种,于今年3月开始育种,完成20亩秧苗育种。抢抓时令,按照引水漫灌、翻田固梗、移栽等时间节点,依托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协力耕耘显真情”助春耕活动、人大代表活动、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带领动员全乡100多名党员参与秧苗移栽,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委会及5个懂农业、爱农村的专班人员的辛勤努力下,于5月10日前高质量完成285.6亩的水稻栽种工作,春耕序曲完美开局。
——实施项目工作法,奏好夏管插曲。大地基乡牢牢把握水这个重要的生命之源,下大气力做好水利项目建设,稳住水稻管理的命脉,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工作思路,投资68.784万元建成提灌泵站建设一座,投资8.616万元建设防护挡墙538.5m³,投资1.575万元实施清理河道项目6公里。同时,按照水稻水长情况,定期邀请专业人员开展科学管护、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等知识培训10场次,中后期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夏管插曲平稳有序。
——探索典型引路法,吹好秋收尾曲。大地基乡积极学习姚安等地补充耕地的优秀案例经验,学习其生产、管理的先进理念,打造农业生产机械化,生产管理现代化。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紧锣密鼓,引进机械收割,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收割进度,截至目前,大地基乡完成水稻收割200亩,完成70%的收割面积,收获稻谷70余吨。同时将红卫桥村补充耕地作为大地基乡产业项目示范点,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生产合力,为下步各村推进补充耕地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通过学典型、树典型,后期收尾工作稳步进行,秋收尾曲悦耳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