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有这样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同志,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深厚的感情联系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驻村干部的初心使命,书写了“驻村更助村,驻村更助民”的新篇章。他就是楚雄市税务局派驻大地基乡腊脚村委会的驻村干部罗思元。
用脚力察民情,以真心换民心。在腊脚驻村的700多个日子里,他深入村组,积极融入村委会的产业发展、民生实事、乡村治理、耕地保护等重点工作中,足迹遍布了腊脚村20个小组。面对群众,他始终笑脸相迎,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地给群众讲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费等相关政策,会积极主动地帮他们进行网上操作,每当看到困难群众,他都会积极主动帮助,用心地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笔记本上,能用小钱解决的事,他从不吝啬,得知家庭困难的孩子考上大学,面对孩子家长悲喜交加的情绪时,他深知读书是这种家庭摆脱贫困的最大出路,他毫不犹豫地拿出3000元,资助了2名大学生,当看到下腊脚小组刘泽金因资金短缺无法修路时,他也毫不犹豫拿出500元解燃眉之急……他就是一个这样乐于助人的人,群众看到他都会亲切地唤他“罗大哥,家里坐呀”,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将自己变为了“村里人”,用自己的真心换来了群众的真情。
用眼力解难题,以奉献促提升。道路通,百业兴。席草坝小组的泥泞村道一直是村民出行的“心病”。他看到后,迅速行动,拿出6600元购置水泥,带领村民们硬化了149米村组公路。曾经雨天泥泞难行的小道,如今变成平坦的水泥路,车辆畅通无阻,农产品运输更加便捷,为乡村产业发展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下村时,他总会默默为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车辆加满燃油;往返楚雄与驻村点时,他常常自掏腰包为食堂购置新鲜食材;看到村委会办公电脑老化影响工作效率,他自费购置新电脑,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一桩桩,一件件,他总是在看到困难后,心系群众,情系工作,尽己所能,用自己的光,努力地在照亮前行的路。
用脑力拓思路,以产业助发展。他深知产业才是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村才能发展,农民才会致富。通过认真地分析研究,结合自己工作多年的所见所闻,他发现腊脚村的地理气候、海拔、土壤非常适合栽种萝卜,于是,他向村委会建议,可以探索发展萝卜特色产业,于是,他自掏腰包,承担所有食宿费用,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前往南华五街等地考察学习,通过“走出去+引进来”,让群众看到了产业发展的盛况,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增强自身发展的信心。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萝卜种植已初具规模,近两年来已带动61户农户种植萝卜65亩,助农增收14.5万元,乡村振兴的道路正越走越远。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么多年,无论是深耕税务岗位、还是下沉驻村驻守,他都能够不忘初心、尽己所能,做到更好,如今,距离退休仅剩3个多月,他依然坚守岗位,努力绽放。他向我们诠释了“苔花虽小但热烈,看似平常却闪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