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cxs044/2025-00020 信息分类: 优抚安置
发文日期: 2025-09-25
发布机构: 楚雄市大地基乡 生成日期:
称: 大地基乡“12333”工作法 筑牢幸福调解“安全堤”
号:

大地基乡“12333”工作法 筑牢幸福调解“安全堤”

发表时间:
字体:[    ]

今年以来,大地基乡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调处中心,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揽收、“一揽子”调处及全覆盖回访,打造独具特色的“幸福调解”“12333”模式。通过建好一个中心、用活两个机制、依托三张密网、发挥三种力量、聚焦三张清单,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堤坝。

建好一个中心,筑牢平安建设“防火墙”。大地基乡立足实际,高位统筹,合理布局,将乡、村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关键抓手,对场所选址、功能分区、标识标牌、设施配备、人员构成等进行统一规范,建立了1个乡级和6个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对排查发现的复杂问题,由平安法治办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处置,形成工作闭环。截至目前,已接访群众81名,解决问题78个。

用活两个机制,拧紧应急处理“安全阀”。一是落实干部包片机制。采取一位党政班子成员挂包一个村、一名乡干部和一名村干部至少包片一个自然村、一名网格员包片一个网格,由上至下地拧紧党政领导、乡村干部、网格员的责任链条。二是落实乡村联动机制。网格员对特殊情况要求做到快速发现、快速了解、快速上报、快速协调、快速处理。乡村两级负责人要求全面掌握辖区不稳定因素基本情况和诉求。

依托三张密网,打好矛盾纠纷“预防针”。一是网格巡查一张网。依托全乡6个总网格、27个片区网格、134个小组网格、420个微网格,对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进行网格化管理。网格员对排查到的纠纷,能调即调,不能调及时上报,确保问题不积压、不升级。二是遍访民情一张网。通过“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等活动,定期组织各村联点领导、驻村干部与广大村民齐聚一堂,“零距离”交心谈心、共话家常,以谈心“聊天”的形式排查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发现潜在问题。三是逐级上报一张网。利用党员、乡贤等威望高的优势,组织他们在村中积极宣传,引导群众将涉及自身的矛盾纠纷主动上报。乡、村综治中心均设置矛盾纠纷线索征集窗口,专人专岗实时登记群众反映的情况并分类处理。

发挥三种力量,构建矛盾化解“组合拳”。一是激活主观能动,自己矛盾自己调。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各类自治组织作用,引导群众参与到矛盾纠纷调处等村级事务中,共同推动解决矛盾纠纷问题。二是借助专业力量,专业队伍专门调。成立由有经验的“老干部”、有学识的司法工作者、有态度的乡村干部、有执法能力的公安干警组成重大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发挥他们的专业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针对多民族杂居特点,培养一批精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调解员”,消除语言障碍,提高调解效率。三是利用网格管理,事事都在网格调。依托现有网格,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用”,把纠纷调解工作统筹到网格内,将驻村工作队成员、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等基层队伍纳入各个网格,进一步发挥他们在纠纷化解中调解员、宣讲员、参谋员等作用。

聚焦三张清单,答好防控重点“民生卷”。一是聚焦责任清单,看住不放松的人。按照常态化摸排情况,将95名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5名三失一偏人员、8名反复上访、缠访闹访的高风险信访人员等纳入重点对象,按照风险等级建立教育、服务、帮扶、管控“四位一体”的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新机制,确保重点人群管理服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聚焦问题清单,锚定不放松的事。挂包干部定期对包保重点对象进行走访,通过观察、访谈、心理疏导等形式,记录好包保对象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并对各类特殊群体存在问题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对矛盾纠纷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进行登记,实行“一级一策”分级分类预警管控。三是聚焦整改清单,盯紧不放松的地方。针对反映的问题,实现从单纯式思想稳控向溯源式转化变革。对确定为高风险的重点人员从成长环境、情感、社会交往、性格缺陷及收入来源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运用法律、政策、行政、救助等手段转化稳控,切实从源头上预防极端案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