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警服是真的,执法证也是真的,还知道你的个人信息,你要如何判断我是假警察?”青年夜谈上,网络安全培训员向干部职工发出灵魂质问,“如果连我们都无法识别电诈真伪,那要如何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围绕这些“扎心”问题,大地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多方力量精准研判、靶向发力,一场以提升乡亲防诈“新意识”为核心的守卫行动正深入展开。
精准画像,山区防诈“痛点”在哪里?
山区防诈有其天然难题。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占比高,信息闭塞、辨别能力较弱,加之亲情观念浓厚,极易被骗子利用心理弱点实施诈骗。乡平安法治办负责人坦言:“过去我们发传单、挂横幅、大喇叭天天喊,主要是防‘中奖’、‘补贴款’类的老骗术。但现在骗子精准掌握我们的弱点,‘量身定制’骗局,防不胜防。今年以来我们的群众遭遇7起电信诈骗,资金追回难度大,群众伤心,我们也焦心。如何提升反诈宣传‘武器库’迫在眉睫。”
靶向“换弹”,识诈课程精准滴灌
应对新挑战,必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防诈意识真正“迭代”。防诈宣传到户到人。大地基乡联合多部门成立“防诈小组”进行入户宣传,今年来,对全乡6个村委会134个村民小组335个自然村开展入户防诈宣传2轮次,覆盖800余户。“电诈在身边”入脑入心。在“火塘夜校”、农家院坝里,村干部和工作队不再是单纯念稿子,而是用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现身说法,让他们了解骗子如何“环环紧扣”让人上当。打造本土“反诈明白人”。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全乡153名网格员负责“盯着”身边的留守群体,发现苗头不对立刻制止、联系村干部和片警。打通信息“壁垒”。中小学利用网络安全宣传周对学生开展专题教育班会,覆盖学生500余人,乡党委每月在干部职工大会上进行一次专题培训,派出所定期在工作群、户长群分享最新防骗动态和劝阻经验,截至目前已推送5期反诈提醒。
筑牢篱笆,织密群防预警“一张网”
单靠群众“觉醒”还不够,必须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打好阻击时间差。“关键路口”设岗。每逢“街天”在农信社旁设置“防诈提醒岗”,由村干部和志愿者轮流上岗,对神情焦虑、多次接打电话、打算办理大额转账的乡亲进行善意提醒和初步询问,必要时果断联系派出所介入。盯紧“最后一公里”汇款。与农信社网点建立联防机制,发现群众汇款异常时,必须启动“四必问”程序:问原因、问与收款人关系、是否核实对方身份、家人是否知情。对可疑情况立即通报派出所及联系村委会核实,必要时果断冻结业务。
防诈是一场需要持续迭代的持久战。下一步,大地基乡将继续探索符合山区特点的有效方法,整合各方力量,把篱笆扎得更牢,杜绝群众辛苦攒下的家业“查无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