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做好压力的“加法”,夯实责任添动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成立补充耕地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和项目具体实施办法,细化乡、村、组三级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在抓好基础设施维护、项目管理、要素保障、技术指导和科技推广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召开部署会议、推进会议、调度会议,实行现场培训、现场服务,不断加压,以压力促动力,以责任促推进,实现红卫桥村305.6亩新增补充耕地项目稳步推进。
二是做好流程的“减法”,善用方法提效能。扎实践行一线工作法,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一线,做好时间的“减法”,算好时间账,让补充耕地专班同志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探索实施项目工作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工作思路,投资68.784万元建成提灌泵站一座,投资8.616万元建设防护挡墙538.5m³,投资1.575万元实施清理河道项目6公里,并严格按照育苗、引水漫灌、翻田固梗、移栽等时间节点,于5月10日前高质量完成285.6亩的水稻栽种项目。同时,邀请专业人员开展科学管护、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等知识培训10场次,目前,水稻已抽穗,中后期管理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三是做好示范的“乘法”,树立典型引方向。本着“做好一个试点,走好先行之路,树立一个典范,积累可行经验”的理念,将红卫桥村补充耕地作为大地基乡产业项目示范点,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生产合力,助力红卫桥补充耕地项目高质量实施并顺利实现入库,为下步各村推进补充耕地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截至目前,全乡利用党员活动日、人大代表活动日组织学习参观3场次,典型示范引领效应逐步得到彰显。
四是做好浪费的“除法”,养成节约好风尚。注重资源整合利用,坚持以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投资,科学管理使用补充耕地,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发挥,切实做到不浪费可利用的耕地,不让一块耕地撂荒;不浪费来之不易的水资源,做到灌溉用水弹性制;不浪费一点物资、肥料,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粒粒皆辛苦的粮食,养成节约的良好风尚,以项目工作法服务全乡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