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cxs043-/2022-1129005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2-11-29
发布机构: 楚雄市紫溪镇 生成日期: 2022-11-29
称: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着力推进文化强镇建设
号: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着力推进文化强镇建设

发表时间:
字体:[    ]

2022年,楚雄市紫溪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镇,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镇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始终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大政治任务,认真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全力推深做实“理想楚雄·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工作,加大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研究阐释,切实筑牢思想根基。截至目前,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次,开办“万名党员进党校”2期,理论文章刊载学习强国网4篇。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广大党员干部从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有益实践中获得启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加强互联网强阵地建设和管理,综合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用网管网治网能力有效提升,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数智紫溪”蓝信安全移动办公平台建设高效推进,干部数字办公中个人社交与办公沟通渠道重叠等问题切实得到解决,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的减负效果初步呈现。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观点,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4篇网评文章入围产业兴楚大家谈—中国移动“彩云杯”大赛,1篇获优秀奖。加强理论宣传普及,运用新媒介持续做大做强正面思想舆论,全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我这10年 喜迎二十大》楚雄市紫溪镇系列宣传报道在云南网、云岭先锋网、学习强国网、中国日报等平台实现持续刊播,“绿色紫溪、康养福地”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实现紫溪镇各类宣传报道在央级媒体刊播19篇、省级媒体刊播11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行动和精神文明创建工程,集镇和8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管用实现全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各族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岔河村板凳山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规划》报送省级评审,1名民族文化传承骨干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楚雄火把节紫溪系列活动、板凳山原生态火把节精彩呈现,登入央视新闻网。社科普及工作取得新进展,1名同志获云南省首届各省市区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优秀奖。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六传六促”工作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工作、贯穿社会发展各领域,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一是彝歌乡音传政策,感念党恩促振兴。依托“彝歌乡音”志愿服务队,以彝歌彝剧、彝语小课堂等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二是美丽家园传理念,绿色生态促文明。依托“美丽家园”志愿服务队,深入发动广大党员和群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带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三是特色浓郁传文化,民族进步促团结。依托“非遗传扬”“一家亲”志愿服务队,凝聚起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四是“三治一体”传新风,移风易俗促治理。依托“新风善治”志愿服务队,把特色理论宣讲和文明实践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五是热情友善传美德,诚信服务促旅游。依托“好客紫溪”志愿服务队,建设文明景区,做强“绿色紫溪、康养福地”品牌。六是培训人才传科技,提质增效促产业。依托志“花果飘香”志愿服务队,推动紫溪山绿色生态农特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强农、惠农、富农。

(三)坚持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以融合发展为民造福。确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取向,抓住人民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实现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美丽乡村建设、绿美乡村建设及“百千万”示范工程成效明显,《楚雄市紫溪镇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方案(2022-2025年)》编制完成,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高起点谋划,美丽乡村旅游镇有效承载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迎来新契机。我们将培育文明乡风融入乡村治理中,将乡土文化元素培植到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常态化组织开展“晒晒我的小院子”评比、人居环境红黑榜等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群众保护农村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不断改进的良好氛围。“四清四化一改”“四美创建”文明实践活动成果显著,创出了广大群众争先争美的奋斗精神和乡村文化的魂,“一户一处景、一线一风光、一村一特色”格局初步呈现。有绿态、有绿韵的美丽新民居成为标杆,“出门看花、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庭院创收”成为现实。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全面发展,“西霸农场”“紫溪汇翠”“稻梦空间”等一批“乡字号”“农字号”“绿字号”品牌示范带动效果不断增强,一批“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生态农园应运而生。农文旅融合带动强劲,自然风光、绿色田园、优质林果、特色民居、民族文化、生态美食等资源充分盘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充分践行,绿色旅游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紫溪彝村成功获评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过争取,紫溪社区李大村也被州政府确定为乡村建设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