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5月8日在紫溪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镇人民政府镇长 徐金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镇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和镇党委工作要求,与全镇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持续向好,乡风文明明显提升,圆满完成了镇第十一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3%;完成招商引资4.6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22.76%;完成向上争资51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13.78%。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市委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迅速成立镇党委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持续压紧压实镇村组三级责任,严格落实精准防控、常态化防控要求,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累计投入18.5万元储备防疫物资,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力量1.2万人次,设立集中隔离观察点1个,常态化开展体温监测和健康码、行程卡管理工作,辖区范围内未发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二)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聚焦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紧盯各类返贫和新致贫风险问题,对全镇329户贫困户、30户边缘户实施跟踪监测和精准帮扶。投入180 万元实施2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巩固提升项目,实施安全饮水工程8件,扩修(改造)村组公路6公里,硬化村内户外道路2.68公里;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1户181万元,128户331人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投入14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模式扶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举办贫困劳动力就业引导性培训班5期 242人,组织11名致富带头人参加技能培训,以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开发、建立扶贫车间等方式实现494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实现贫困群众“上得起学、看得起病”的目标;全镇327户四类重点对象和603户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全面清零,2020年全镇无新增致贫人口、无返贫人口。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巩固环保督察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散乱污”企业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全面推进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夯实村庄发展基础;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和水源地保护工程,投资285万元实施西静河水源地治理项目,投资92万元完成母掌村委会郭家和白普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严格落实河长制,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工程稳步推进,清河行动常态化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有力推进,森林覆盖率达86.84%,获得“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乡镇”荣誉。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有效。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举,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应急处置、投资项目审批等制度,严控新增债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主动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坚定不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楚雄彝 乡“梨花海洋”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紫溪森林康养小镇项目有序推进。投资101.06万元的紫金村法藏寺小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工。投资165.17万元的岔河、母掌村扶贫整村推进水利项目顺利竣工,投资8万元的母掌村马叭邑水库渗漏处理工程全面完成,集镇自来水厂项目后续建设完成扫尾。投资82万元实施小过脉至紫金15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紫云公路等一批镇村公路改扩建及硬化项目顺利实施,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乡道管养常态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全镇“路网”更加通畅,被命名为楚雄州“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前进、母掌、岔河、平掌等一批村级活动场所相继建成。
(四)全力以赴促进产业转型。坚持重点突破、培强特色、优化结构,推进产业发展转型。继续巩固提升传统农业,着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全年粮食总产量1465.9万公斤,畜牧业总产值9310万元;收购烟叶36万公斤,实现产值1015万元;完成中药材、花卉种植面积1200亩,实现产值950万元;种植魔芋3600亩、山药556亩、草莓130亩、人工食用菌143亩,姜饼瓜1019亩,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巩固提升樱桃、冬桃等特色林果产业,全力推进楚雄彝 乡“梨花海洋”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全镇累计种植经济林果达6.1万亩,实现产值4720万元;大力发展生态采摘、休闲观光、彝族风情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推动大紫溪、白草花、冷水河向乡村旅游村升级转型,全镇接待旅游人数达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500万元,荣获“云南省旅游名镇”称号。
(五)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完成前进中心小学校舍等一批改扩建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镇中小学阶段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2020届初三毕业生129人,被普通高中录取39人,被中职学校录取76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9.14%。卫生健康事业全面进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和“互联网+健康”医疗工作,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持续改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共收治门诊18415人次,住院169例,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宣讲,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公益性公墓建成运行,兑现惠民殡葬补助7.9万元,殡葬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文明节俭殡葬新风尚逐步形成;全年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277.68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续保率达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发放低保保障金158.13万元、特困供养金19.6万元、临时救助金22.96万元,全年转移就业5341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562人次,社会养老、社会救助、残疾人保障、关爱留守儿童等工作得到加强,更多人享受到了社保红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2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0场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达到3700人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六)全力以赴加强社会治理。强化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整治、预防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向好;严厉打击森林违法行为,全年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49起,罚款58.22万元。严厉打击私搭乱建违法行为,依法拆除国省干线、市乡公路及广大铁路沿线非法设置的广告牌45块,制止房屋建设违规事项8件;畅通群众诉求,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2件,办理办结92件,办结率100%,未发生非正常上访或因信访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针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开展“问题”和“苗头”梳理和摸排,加大对“村霸”、工程招投标和施工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黑恶势力排查力度,核查问题线索3条;稳步推进法治建设,“七五”普法圆满收官。
(七)全力以赴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主动向镇党委报告工作,自觉接受镇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4件,面商率100%、满意率100%。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相关规定,依法依规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工程项目。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定期开展农村“三资”清理,规范“村账镇管”运行机制。严格执行“1+10”干部职工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政府作风建设,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干部作风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镇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脱贫目标圆满完成,全镇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29户117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五年前的7.66%降至零。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到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486万元增加到2044万元,年均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从2.07亿元增加到6.18亿元,年均增长25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从2.52亿元增加到4.65亿元,年均增长13.05%;粮食总产量从1036.7万公斤增加到1465.9万公斤;个体工商户从441个增加到665个。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12.33 万元实施母掌、岔河、平掌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投入2400万元实施紫云公路等10条总长50公里的通村公路改(扩)建及路面硬化工程,投入719万元实施小过脉至朵基等16条总长102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实施广大铁路(紫溪段)扩能改造受影响水利项目恢复重建工程,投入959.29万元维修巩固提升人畜饮水工程31处,新建爱心水窖100口;广播电视、4G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
——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投入362.71万元实施集镇排污管网改造、垃圾中转站建设、村庄美化亮化等项目,建设垃圾池130个,配备垃圾车6辆、移动垃圾箱体96个,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面覆盖;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投资120万元新建和提升改造公厕8个,完成户厕改建2736座;投入142.99万元实施大石铺集镇立面改造、绿化、亮化及道路改造,完成紫溪山南北公路绿化工程。
——文明新风逐步形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推进,文明创建深入开展,农村“门前五包”责任制和“一约四会”得到有效落实,破陋习、倡文明、树新风的氛围更加浓厚,全镇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创文”“创卫”工作中,为楚雄市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贡献了紫溪力量。紫溪彝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紫金村委会、冷水村委会被评为“州级文明村镇”。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五年共接待游客281.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54.04万元。紫溪镇被认定为“云南省旅游名镇”,紫溪彝村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紫金村、紫溪彝村认定为“云南省旅游名村”。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优先发展有效落实,控辍保学实现动态稳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镇卫生院成功创建云南省一级乙等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提升改造,平掌、岔河、母掌、前进为民服务大厅完成标准化建设。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归功于镇人大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和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归功于全镇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干部群众和关心紫溪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培植难度较大。我镇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优,要素保障困难,财政增收后劲乏力。加之我镇地处城市重要水源地和紫溪山生态保护区,产业发展受限较大。二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道路交通、集镇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仍然薄弱,特别是平掌、岔河山区村委会出行、饮水条件仍需改善。三是维护稳定压力较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镇辖区内项目剧增,项目建设特别是征地拆迁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较多,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较大。四是队伍建设仍需加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工作节奏加快,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业务能力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要求不相匹配。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是紫溪镇抢抓机遇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与全市持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城乡建设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在此基础上,再努力10年,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十四五”目标,必须抓好以下重点:
(一)聚力打造民族文化展示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提升打造紫溪彝村、白草花苗族特色村寨品牌,推进板凳山省级彝族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加快龙王庙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打造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促进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紫溪特色的民族文化发展之路。
(二)聚力打造特色林果示范园。围绕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建设品种丰富、品质高端、管理规范的高原特色林果基地。巩固提升现有的樱桃、冬桃种植规模,着力推进林果精细化管理,全力推进楚雄彝 乡“梨花海洋”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带动全镇特色林果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品质优良、绿色生态、市场竞争力强的“七彩紫溪”特色林果品牌。
(三)聚力打造康体养生先行区。充分发挥紫溪山4A级景区“西南百花园、滇中大氧吧”和周边丰富的森林资源、自然环境优势,进一步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旅游协会+支部+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旅游发展运营模式,全力推进紫溪森林康养小镇、庞业农庄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农旅企业兴办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休闲观光、健康娱乐、养生养老、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现代养生养老先行区、健康生活目的地。
(四)聚力打造现代物流集散地。服务和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抢抓楚中“1+4+1”城镇群发展、楚雄市着力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区、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紫溪镇地处城区10分钟经济带和楚雄市周边中心城镇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集镇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集镇综合服务功能,推进绿色生态农产品物流配送等产业链建设,努力把紫溪镇建设成为楚雄城西新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经济增长极。
(五)聚力打造美丽乡村旅游镇。盘活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立足紫溪彝村品牌,依托大紫溪山旅游开发建设机遇,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文化体验”为主导,以“七彩紫溪、四季果乡”为品牌,探索“公司+合作社+支部(基地)+农户”及“村+村”联动的旅游小镇发展模式,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旅游镇。以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融合为重点,以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户外运动、养老养生、医疗旅游、露营自驾、农业休闲、研学旅行、廉洁之旅、乡愁紫溪等旅游新业态,构建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产品体系,做优特色化旅游服务,提升紫溪旅游魅力和吸引力,打造四季生态和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各位代表,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这是至关重要的攻坚期。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州委九届九次全会及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镇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推进“民族文化展示带、特色林果示范园、康体养生先行区、现代物流集散地、美丽乡村旅游镇”建设,突出抓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改善、项目建设、政府自身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谱写好新时代紫溪新篇章,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完成招商引资5.49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4万元,完成向上争资450万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对已脱贫对象按照“缺啥补啥”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贫困户脱贫后继续开展帮扶工作,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持续深入开展社会扶贫协作,实现双方多领域多方式合作互利共赢。把握政策导向和政策标准,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产业帮扶等政策,防止政策变化带来的返贫风险。围绕“一带一园一区一地一镇”的发展方向,引导村组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运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培植特色产业,鼓励群众就近务工,增加务工收入,促进群众增收方式多元化。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脱贫攻坚成功经验运用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争取建设1个美丽村庄、1个民族团结示范村、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统筹抓好烤烟、魔芋、山药、百合等传统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特色果蔬、中草药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重点抓好改厕、污水、垃圾处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投资765万元实施马金河至郎家河、大村至田房2条15.3公里的通村公路改建及硬化,投资145万元实施平掌村委会至岔河村委会等5条农村公路25.47公里的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投资340.83万元实施包头王、龙王庙等7个村小组10.01公里村内道路硬化,投资680万元实施母掌老干箐、螃海冲等3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投资1000万元实施西静河水源地保护治理项目,投资33万元实施板凳山饮水工程提升改造,投资16.7万元在龙王庙、大村、杨家新建小型桥梁3座,投资78万元实施田房、大牛从等小组人饮工程9件,投资56.19万元实施田房、庄房、梅子树3个小组152亩农业灌溉设施配套项目,投资91.95万元实施龙王庙、田房2个小组人居环境提升改造,投资27.14万元完成集镇公厕、污水管网升级改造。
(二)扩大项目投资,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锁定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全镇重点项目,深入开展抓项目增投资专项行动,确保形成实物量。围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目标,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到人到项目、到月到季,一个一个抓,一个一个推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发展。
保障重点推进。积极支持和参与紫溪森林康养小镇、楚雄彝 乡“梨花海洋”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中农联·楚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西静河水源地保护工程等项目建设工作,重点配合推进弥楚高速紫溪段建设,全面做好前进小庙冲立交桥项目配套用地保障,协调推动紫大线加快复工建设,巩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实施好住房地震安居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应急广播系统自然村全覆盖。实施村组电网线路改造、变压器扩容,推进村组太阳能路灯建设。积极申报村级文化室和村级活动广场建设项目。
(三)壮大乡村产业,形成发展增收优势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强科技推广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中国好粮油”优质粮油基地建设项目,落实优质稻谷示范样板1500亩,辐射带动7000亩,不断提高优质粮油产业和效益;完成烤烟种植2700亩、收购烟叶36万公斤任务,力争提高上等烟比例和烟叶均价,提高烟农的种烟收入;积极争取农田建设项目,结合楚雄彝 乡“梨花海洋”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及紫金、云庆、冷水3个村连片蔬菜种植,争取实施6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大力推进“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加快发展以樱桃、冬桃、魔芋、山药、百合、中药材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打造龙王庙、田房、包头王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带动,引导更多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集群优势资源要素,以紫溪彝村为核心区,打造城市周末游目的地;联动紫溪山南北公路观光带和紫金、云庆乡村旅游带,打造“乡村民俗一日游”精品线路;提升白草花苗族特色村、板凳山彝族文化传承地、大紫溪乡村振兴示范点、楚雄彝 乡“梨花海洋”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四个片区,打造民族文化和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基地,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创新乡村旅游精品新业态。统筹“旅游+”深度融合,坚持以乡村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以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为主导,全面开启智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做大做强自然生态游、民俗风情游、乡村文化游,打响“昆大丽黄金旅游线”重要节点、“七彩紫溪”品牌,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加快推进现代商贸物流。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思路,紧紧抓住滇中大商汇南扩、楚雄市中心城镇建设、楚雄仓储物流基地、城乡农产品批发及现代流通供应链基地建设机遇,着力推进中农联等紫溪(楚雄西)现代化商贸物流园建设,全面建设以物流信息平台、综合物流基地、专业物流中心为基础的物流网络,承接楚雄地区商贸仓储、物流中转和包裹配送,打造现代物流体系。依托楚南公路沿线,大力发展集镇商贸物流、服务业、餐饮商住等第三产业,着力打造楚南公路沿线经济带,促进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争取实施农村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完善紫金、云庆水果交易市场功能,提升板凳山集市配套设施,切实发挥市场聚散效益,方便群众农副产品交易,促进乡村市场繁荣、物资流通。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体验店,将旅游景点、农家乐、乡村客栈、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统一打包上线,探索建立线上营销和线下服务无缝对接运行机制,借助“互联网+”, 实现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务工经济。抓住楚雄仓储物流基地、楚雄彝 乡“梨花海洋”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中农联·楚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西静河水源地保护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机遇,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引导群众就近就地务工。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与就业岗位挂钩机制,确保以蔬菜、特色林果为主的生产基地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利用好扶贫收益资金,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吸纳更多的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近就地就业。
(四)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紫溪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以政策和法规为标尺,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在群众普遍关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违法建设、殡葬改革及土地、林地纠纷等问题的解决上着力,认真落实农村环境保护措施,规范农村畜禽规模化养殖,治理农村乱占耕地、乱建房屋、乱搭设施现象,坚决查处违法行为。营造公平正义的良好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幸福感。
加快生态紫溪建设步伐。提升人居环境,重点在农村垃圾治理上下功夫,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快“厕所革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深入落实“河长制”,不断加强西静河水源地治理,计划争取上级投资390万元建设前进社区许家村和紫溪社区大石铺两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共建共管共治的新格局,逐步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现象,严守生态红线,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共同建设和维护绿水青山。扎实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美丽乡村。
(五)做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的经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扎实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落实低保、五保、优抚等惠农政策,加大大病医疗救助、临时生活困难补助资金落实力度,确保群众得实惠。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优化供水、净水系统,切实解决各村(社区)水质差的问题。加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帮助人民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现有镇村文化阵地,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让文体活动热在基层、亮在基层、暖在民心。全力支持医疗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升级医疗设施设备,提升医疗水平;完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加强平安紫溪建设。深入推进平安紫溪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强化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多元化化解机制,坚持源头治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强化专项整治和监管执法,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和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牢记初心使命,建设高效廉洁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州市党委部署和镇党委具体要求,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以实干诠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依法履职敢担当。继续执行好法律顾问聘请制度,筑牢法治政府建设基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镇党委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落实权责清单,持续深化政务公开,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勤政务实善作为。持续加强和改进作风,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和钉钉子精神、工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以逢山开路的闯劲、抓铁有痕的韧劲、攻城拔寨的拼劲和“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魄力,确保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廉洁从政守底线。坚守廉洁底线,保持清风正气。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反腐倡廉,持续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相关规定,依法依规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工程项目。以勤政廉政造福于民,以工作实绩赢得群众,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气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