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市紫溪镇 >> 乡镇人民政府文件 >> 正文
号: cxs043-/2022-0929001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2-09-29
发布机构: 楚雄市紫溪镇 生成日期: 2022-09-29
称: 紫溪镇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
号: 镇党通〔2022〕37号

紫溪镇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

发表时间:
字体:[    ]

为深入贯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市党委、政府安排部署,根据《紫溪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楚雄市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总体按照“123456”的村庄公共空间整治思路和“六美”庭院创建要求,围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重点工作,以大石铺集镇周边、村(社区)驻地、公路主干道沿线和楚南一级公路沿线村庄为重点整治区域,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量,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我镇2022年工作任务,制定紫溪镇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

一、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提升

(一)强化规划引领。按照“抓重点、攻难点、推亮点”的工作要求,抓好“一区、两带、三村、多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总体布局规划。(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自然资源所、镇乡村振兴办、镇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二)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村庄人口基数和资源条件,科学划定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确定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建设用地布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因素,统筹考虑“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求,因地制宜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做到“应规尽规”“多规合一”。持续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广泛听取村组干部、村民、乡贤能人和回乡干部意见,结合农户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整治需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点,保护乡村建筑特色,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不搞大拆大建、一刀切、千村一面等形式主义,形成简单明了、实用管用好用的村庄规划。到2022年9月底,完成4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责任单位:镇自然资源所;配合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二、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三)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建。到2022年9月底,全镇完成新增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00座、常住户100户以上规模较大自然村卫生公厕1座。(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乡村振兴办、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四)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问题排查整改“回头看”。以村(社区)为单位,开展拉网式实地摸排工作,实行销号管理,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将农村地区所有公厕、户厕纳入排查整改范围,包括乡镇、学校、卫生院、农贸市场、旅游景点、加油站、客运站、村(社区)、自然村等公厕和农村户厕,准确摸清全镇所有农村户厕和公厕的位置、数量、质量(问题)、使用等情况,在原有档案基础上,查缺补漏,建立健全到镇、到村(居)、到组、到户的厕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摸排出来的问题厕所,要按照改厕技术指南,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制定符合实际、群众满意的整改方案,逐一整改销号。到2022年9月底,完成全镇所有农村公厕、户厕摸清底数工作,完成所有问题厕所整改清零。(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中小学校、镇卫生院、紫溪市场监督管理所、镇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镇经济发展办、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五)切实提高改厕质量。一是严格落实农村改厕技术指导员制度,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以上改厕技术指导员,对改厕技术指导员要登记入册备案、建立信息台账,每个季度至少开展1次技术培训,改厕技术指导员要切实履行改厕指导和宣传的职责。二是严格执行《云南省农村厕所改造建设技术指南》《云南省农村卫生旱厕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云南省农村厕所改建验收办法(试行)》,严把改厕模式选择关、改厕产品质量关、改厕施工质量关、改厕竣工验收关“四道关”,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改厕和问题厕所整改进度。三是有条件的农村或农户提倡新改建户厕入院、入室,新建农房应配套建设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四是按照国家《旅游厕所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云南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云南省乡村旅游厕所建设指南(试行)》标准推进乡村旅游厕所改建和管护工作,确保乡村旅游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镇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紫溪市场监督管理所;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六)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等厕所粪污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有条件的区域示范推动农村卫生厕所改建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建设,暂时无法同步建设的应为后期建设预留空间;其他区域因地制宜选择集中或分散处理,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治理。采取分散处理方式的,要引导农户自行将厕所粪污还田、还林、积肥等,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禁止将厕所粪污或化粪池尾水直接排入村内沟渠、水塘。鼓励厕所粪污与畜禽粪污统筹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经济发展办、镇乡村振兴办、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三、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达标

(七)加快推进集镇生活污水治理。根据集镇区位条件、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等,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到2022年9月底,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60%以上。(责任单位: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经济发展办、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八)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两江两河”干流沿岸、重点水库周边、交通主干道沿线、进入A级以上景区道路沿线和景区周边500米范围内村庄,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旅游村等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因地制宜选取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集镇周边农村接入城镇污水管网或适度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统一收集处理;常住户100户以上的自然村采取集中处理方式;地处偏远、规模较小的村庄,采取氧化塘等生态治理措施因循就势处理;对居住分散的散户独户与农村厕所革命同步实施,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到2022年9月底,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1个,新增收集处理村2个。(责任单位:镇经济发展办;配合单位: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九)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排查整治对象,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解决导致水体黑臭的相关环境问题;对已完成整改的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开展“回头看”,避免黑臭水体死灰复燃;推动河(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将河(湖)长制纳入村规民约,结合公益性岗位设置,完善基层巡河(湖)、护河(湖)机制,建立健全促进水质改善的长效运行维护机制。(责任单位:镇经济发展办、镇水务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四、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提升和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十)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合理选择城乡一体化、镇村一体化和农户就近无害化处理等模式,鼓励市场化运作处理、政企合作处理、村企合作处理及农户自行无害化处理等。推动集镇配置垃圾收运车辆,并结合实际需求建设垃圾转运站,有条件的建设压缩式转运站,普及密闭运输车辆,实现每个村(社区)具备垃圾转运能力。推动各村组建设或配置生活垃圾收集房(池、箱)全覆盖,合理确定设施位置,尽量做到防雨、防火、防风、防渗、卫生。到2022年9月底,集镇和村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分别达75%、60%;集镇、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75%、60%。(责任单位: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十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以村(社区)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处置利用设施。探索“供销合作社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新模式,逐步建立废弃物资统一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推进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积极探索农村建筑垃圾等就近消纳方式,鼓励用于村内道路、入户路、景观等建设。到2022年9月底,每个村(社区)至少选择2个以上自然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工作。(责任单位: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十二)常态化开展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村社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排查整治方案,常态化开展农村自建房、特别是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查违法违规行为,狠抓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杜绝农村房屋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责任单位: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自然资源所、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五、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十三)持续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卫生死角,整治残垣断壁、危废建筑,通过集约利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等方式扩大村庄公共空间。统筹推进农村地区电力、通信、广电等基础设施融合规划建设,协调企业加强验收管理,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逐步开展农村“三线”违规搭挂治理工作。协调电网企业持续加强农村电网运维管理,提升农村供电可靠性水平。逐步健全村庄应急管理体系,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防汛、消防等救灾设施设备,畅通安全通道。整治农村户外广告,规范发布内容和设置行为。(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配合单位:镇自然资源所、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紫溪供电所;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十四)加强乡村风貌引导。按照“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村容村貌提升导则等,大力推进村庄、庭院整治,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乡土风情、民族特色、地域特点,保持肌理、保存风貌。严格控制新建农房体量和风貌,已有农房要结合质量安全改造逐步实施风貌提升。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加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推进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挂牌保护。(责任单位:镇自然资源所、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十五)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进一步拓展深化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加大村庄公共环境整治力度,有效清理陈年垃圾,规范柴草堆放、农机具停放、宣传栏设置、广告张贴等,清理“五堆十乱”,治理残垣断壁,实现村庄清洁行动由“清脏”向“治乱”转变;二是强化实施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重点的“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实现村庄清洁行动由“清脏”向“美化”转变;三是既要结合重要节假日等时间节点,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也要由突击专项整治向日常常态化开展转变,形成长效清洁机制,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避免反复反弹,实现村庄清洁行动由“一时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建立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推进村庄保洁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实现村庄保洁、农村厕所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等一体化运维;五是聚焦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开展集中整治,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实现农村环境卫生“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卫生院、镇乡村振兴办;配合单位:镇经济发展办、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紫溪市场监督管理所;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十六)规范村庄畜禽养殖。2022年10月底前,各村委会要组织开展1次村庄人畜混居问题和畜禽粪污未入坑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彻底整改。一是指导人畜混居农户单独建设畜厩等附属设施或在村庄集中养殖区内养殖牲畜,确保所有农户人畜分离;二是指导畜禽养殖户在养殖点适宜位置建设粪污收集池,收集池须防渗漏,并配置防雨水盖板,畜禽粪污须全部收集至粪污收集池,并及时清理,避免溢漏,有条件的养殖户应建设三格式收集池;三是指导农户开展畜禽粪污还田、还林、积肥等多种资源化利用模式,有条件的地区提倡将收集池尾水接入农村生活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处理,禁止在村内晾晒堆积畜禽粪便,禁止将畜禽粪污或收集池尾水排入村内沟渠、水塘。(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经济发展办、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十七)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结合植树造林、森林乡村创建等项目,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加强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古树名木等,结合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打造农村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引导村民在农村“四旁一院”(村旁、渠旁、路旁、屋旁、院内)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微景观。进一步强化乡村绿化苗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完成古树和名木挂牌。推出一批乡土特色突出、符合农民意愿、保护传承和发扬建设并重、可复制可推广的森林乡村建设经验,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建设。加强村庄亮化工程,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大力提升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亮化,让乡村的夜晚亮起来、活起来。到2022年底,创建1个省级森林乡村。(责任单位:镇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镇水务服务中心、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十八)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种植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农膜回收行动,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经济发展办、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十九)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到2022年9月底,创建省级或州、市级美丽乡镇1个、美丽村庄(行政村或社区)4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自然村)116个,其中重点整治集镇周边、村(社区)驻地、公路主干道沿线和龙川江沿岸村庄和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的区域。(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二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体验典型示范带创建。按照“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体验”的思路,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方针,坚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点打造成为美丽乡村景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带打造成为乡村旅游带。(牵头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镇经济发展办、镇乡村振兴办;责任单位:8个村社区)

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二十一)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发挥村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及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引导和动员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村民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充分体现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内生动力,避免政府大包大揽。(责任单位:镇社会事务办、镇党政综合办、镇财政所、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镇团委、镇妇联;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二十二)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指导村(组)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并执行到位,将村庄规划、公共环境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农民建房、房前屋后“五包”、保洁费缴纳、奖惩措施等整合纳入村规民约,形成简洁明了、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体系。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比、积分兑换等活动,严格落实“红黑榜”制度,全面提高群众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责任单位:镇社会事务办、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配合单位:镇经济发展办、镇自然资源所、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水务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七、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二十三)建立完善村庄卫生保洁制度。持续推行卫生洁净日、支部宣传日、挂牌督战日、指挥调度日“四个日”制度,指导自然村(组)建立完善村庄卫生保洁制度,定期组织农户清扫村内户外道路、活动场所、沟渠水塘、卫生死角等,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通过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适量付费等渠道筹集资金聘用村庄保洁员,或设立村庄保洁员公益性岗位,确保每个自然村有1名以上村庄保洁员。建立保洁员监督管理机制,明确保洁员工作职责、工作范围等,确保保洁员履职到位。(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配合单位: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经济发展办、镇财政所;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二十四)建立完善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管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五有”机制。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等多种形式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建成的农村厕所、公路、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水利设施等公共设施有稳定的运营资金来源渠道。强化公共设施管护队伍建设,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合理利用公益性岗位,积极探索“多员合一”“一岗多责”等模式,整合力量,实现管护效益最佳化。(责任单位:镇经济发展办、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水务服务中心、镇财政所;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八、保障措施

(二十五)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领导下,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部门联动、上下衔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建立完善会议调度、情况通报、工作督导、年度评价、奖励激励、挂包联系等工作机制。要按照工作职责切实扛起责任,发挥部门优势,整合项目资金,加强人员配置,同向精准发力,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村(社区)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起主责,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投入保障到位、督促指导到位,切实构建起责任清晰、分工合作、执行有力的领导体制,带动村、组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工作,取得实效。2022年至少召开6次现场推进会议,每月召开1次调度会议。(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配合单位:镇自然资源所、镇经济发展办、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二十六)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构建财政安排一点、整合项目资金投入一点、吸引社会资本注入一点、动员社会力量支持一点、村组集体拿出一点、群众投工投劳自给一点的“六个一点”资金投入机制。整合国家储备林建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水环境污染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污染防治、移民搬迁扶持项目、清廉村组、法治示范村、平安村、文明村建设及挂包帮扶单位帮扶经费等涉及农村硬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和文化宣传的项目资金,与国有资本平台公司或社会资本公司合作,撬动更多资金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利用集体资金、资源、资产和盘活村集体废弃地、边角地等闲置土地,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质押融资办法,创新金融产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利用拆临拆危拆出的土地,获得更多资源资金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责任单位:镇财政所、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自然资源所、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配合单位:镇经济发展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二十七)强化要素保障。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关设施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挖掘乡土人才,加大技能培训,培养一批乡村建筑工匠。选派规划建筑、园艺、环境等行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驻村下乡指导。(责任单位:镇组织办、镇经济发展办、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水务服务中心、紫溪供电所、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二十八)强化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志愿服务活动。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招募农业技术专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人员组建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增强乡村建设自我发展动力。进一步发挥巾帼志愿者作用,示范带动广大妇女率先垂范,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千家万户。(责任单位:镇党委、镇团委、镇妇联;配合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社会事务办、镇财政所、镇自然资源所、镇经济发展办、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水务服务中心、镇卫生院、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二十九)强化工作推进问题排查机制。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对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进情况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重点围绕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农村厕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水利设施等公共设施建设质量和运行管护情况,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编制与管理,长效管护机制建立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对组织领导不力,工作推进滞后,设施设备质量不达标、管护不到位、使用不正常,工作推进群众意见大,骗(套)取资金,脱离实际、劳民伤财、虚假强推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法依纪依规严格处理。全镇调度会议予以通报和视频曝光,督促各村社区举一反三及时整改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问题发现、投诉举报和问题整改机制,及时跟踪办理反馈。(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纪委;配合单位:镇自然资源所、镇经济发展办、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镇财政所、镇社会事务办、镇水务服务中心、镇卫生院、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三十)建立完善宣传引导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建设、青春文明行动、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支持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等主动参与整治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和农民合作组织等依法成立各类农村环保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服务组织,支持其承接本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和后续管护工作。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及时曝光突出问题。(责任单位:镇党委;配合单位:镇团委、镇妇联、镇卫生院、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三十一)持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财政奖补。持续完善“红旗村”奖补机制,加大协调保障力度,探索推广以奖代补、多干多补的实践路径。2022年通过验收合格的农村卫生户厕市级按200元/座标准给予补助。(责任单位:镇财政所、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责任主体:8个村社区)

 

附件1

紫溪镇农村卫生户厕、常住户1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改建目标任务

村委会

2022年目标任务(座)

户 厕

公 厕

前进

28

紫溪

19

1

冷水

15

云庆

9

紫金

10

母掌

8

岔河

5

平掌

6

合计

100

1

 

附件2

紫溪镇乡镇镇区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

村委会

2022年目标任务

乡镇镇区生活污水治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

新增治理村数(个)

新增收集处理村数(个)

前进

城区共享

1

2

紫溪

100

0

1

冷水

100

0

云庆

100

0

1

紫金

100

0

母掌

100

0

7

岔河

100

0

平掌

100

1

合计

100

2

11

 

附件3

紫溪镇乡镇镇区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庄生活垃圾治理目标任务

村委会

2022年目标任务

乡镇镇区生活垃圾治理

村庄生活垃圾治理

乡镇镇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

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

村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覆盖率 (%)

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覆盖率(%)

前进

100

100

100

100

紫溪

100

100

100

100

冷水

100

100

100

100

云庆

100

100

100

100

紫金

100

100

100

100

母掌

100

100

100

100

岔河

100

100

100

100

平掌

100

100

100

100

合计

100

100

100

100

 

附件4

紫溪镇“多规合一”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目标任务

村委会

2022年目标任务(个)

备注

前进

紫溪

冷水

1

云庆

1

紫金

1

母掌

1

岔河

平掌

合计

4

 

附件5

紫溪镇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任务

村委会

行政村(社区)

(个)

自然村

(个)

2022年目标任务(个)

美丽乡镇

美丽村庄

(行政村或社区)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自然村)

前进

1

19

19

紫溪

1

13

1

11

冷水

1

20

19

云庆

1

8

7

紫金

1

14

13

母掌

1

19

18

岔河

1

15

14

平掌

1

15

15

合计

8

123

1

1

116

 

附件6

紫溪镇2022年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计划表

年度

美丽乡镇

美丽村庄 (行政村)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自然村)

冷水村、云庆村、岔河村、平掌村

紫溪镇(116)

紫溪社区(9):大石铺、箐上、车路边、小河边、冷水河、李家山、鸭蛋冲、干沟、李大村;

前进社区(19):张一、张二、达连坝、彭家、莫四、莫五、莫六、黑七、黑八、许九、许十、陈家、下一、下二、庙冲、谢家、上十一、上十二、冉家;

紫金村(13):山王庙、甘家箐、寂光寺、普贤寺、法藏寺、吉乐冲、张家、丁家、李家、彭家、九族河、杨家、徐家;

冷水村(18):上村、下村、黄家嘴、沈家、坝头间、沙坡子、周陈、张家、陶家、罗武、新村、椅子湾、包头王、王家嘴、黄家箐、油佛寺、河底、胡宗箐;

云庆村(8):龙上、龙下、陈家、坝冲、周家、小村、王上、王下;

母掌村(19):郭家、杨家、格么坡、陶一、陶二、西坝河、白普山、大一、大二、丫口、立一、立二、马一、马二、何家、郎家河、田房、李家、小牛从;

岔河村(15):庄房、梅子树、小黑箐、小岔河、上红星、下红星、大牛从、的么碑、许凹保、河边、李子树、三岔河、大麦地、龙箐、小龙箐;

平掌村(15):丫口、峨么领、罗苦掌、下长坡、大平掌、罗本地、白迟咪、板登山、老哨河、尖山子、暑卡啦、汉家村、上长坡、白普山、樟木箐。

 

附件7

紫溪镇2022年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目标任务

序号

村委会

示范乡镇

精品示范村

美丽村庄

1

前进

1

2

紫溪

宋村一组、紫溪彝村一组、大石铺

3

冷水

4

云庆

龙王庙

5

紫金

6

母掌

7

岔河

8

平掌

9

合计

1

1

4

 

附件8

紫溪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集镇周边、行政村驻地、公路主干道沿线村庄名单

乡镇

集镇周边

村庄

行政村驻地

公路主干道沿线村庄

所属路段

小组

紫溪镇

紫溪社区:大石铺、箐上村

紫溪社区:紫溪彝村一组;前进社区:许家村九组、许家村十组;紫金村:张家;云庆村:陈家;冷水村:沙坡子、下村;母掌村:陶家一组、陶家二组;岔河村:上红星;平掌村:大平掌

G56杭瑞高速

G320楚南线

前进社区:张家屯一组、张家屯二组、达连坝、彭家、许九、许十、莫四、莫五、莫六;紫溪社区:李家山、车路边、小河边、紫溪彝村一组、紫溪彝村二组、宋村一组、宋村二组

G320沪瑞线(老320国道)

前进社区:黑泥坝七组、黑泥坝八组

 
(此件公开发布)
 
中共紫溪镇委员会
紫溪镇人民政府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