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cxs042-/2022-0208001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2-02-08
发布机构: 楚雄市吕合镇 生成日期:
称: 识别“坑老陷阱”守护消费安全
号:

识别“坑老陷阱”守护消费安全

发表时间:
字体:[    ]

随着我国老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认知较弱等特点,炒作概念、虚假宣传,骗取钱财。为帮助老年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

1.从正规渠道购买药品,警惕虚假广告

一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应尽量选择到医院、诊所、药店等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正规场所(含电商平台)购买药品,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号)、有效期限等,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进行查询、核实。

二要警惕医疗效果显著的食品。对于一些宣称能治疗疾病的“食品”,要么是虚假宣传,要么很可能非法添加了药品,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

三要当心网络虚假广告。不法经营者为获取经济利益,会通过网络发布涉及中医药的虚假违法广告,夸大疗效,诱导消费者购买。

2.保健食品不能治病,选对用对才能有助健康

一要结合自身状况来选择。建议老年消费者先到正规医院进行体检,听从医生建议,结合保健食品功能、适宜人群,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产品。目前,我国批准的保健食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仅限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素补充剂,另一类是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一般情况下,每种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不超过2种,不存在包治百病的保健食品。

二要认准“蓝帽子”并核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尽量选择从超市、药店等渠道或信誉较好的电商购买,注意查看商家是否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其经营范围是否含有保健食品销售,并检查产品包装上是否有“蓝帽子”(保健食品专属标志)及批准文号。产品批准文号真伪、具体注册或备案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查询。

三要注意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及药品的区分。老年消费者要按说明书要求服用保健食品,坚持均衡饮食。保健食品一般需要较长时期的食用才能达到保健目的,不可期望所谓“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