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合镇火烧桥人居环境提升特色村寨项目建设概况
火烧桥村小组距离村委会1公里,镇政府4公里,国土面积0.5平方公里,海拔1810米,年平均气温15.4℃,年降水量600—750毫米,有耕地120亩,人均0.62亩,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蔬菜,畜禽养殖和外出务工等。有农户61户193人,其中:苗族14户64人,汉族47户129人,是吕合镇苗族的主要聚集村庄。主要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蔬菜、畜禽养殖和外出务工。现在全村共有27户农户种植蔬菜,14户农户养殖畜禽(主要以黑山羊为主),有33人外出务工。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 8754元。
火烧桥自然村是区位条件较好、经济基础较强,人口相对聚居的老村庄,历史文化悠久,但是由于之前村庄规划不完整、村民随意建房、民族布局较为密集、混乱。村庄内排污沟渠不通畅、淤积较大,村内无污水处理设施、无垃圾池,村民日常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入沟渠、间接流入龙川江、青山湖内,对水源产生了很大污染。
为了改善火烧桥小组的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环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吕合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筹措、积极争取,该小组规划实施了特色村庄建设项目,于2017年实施了农村危改省级示范村建设。村小组原老村落属提升改造涉及农户30户,由村小组集体户均补助2万元,项目户均补助1万元,现已完成。“美丽乡村”苗寨特色示范村共规划设计42户,其中公路建设搬迁户6户、建档立卡户2户,特困户1户。苗寨特色示范村总投资约1400万元,其中由村小组集体补助每户农户2万元,共72万元,用于房屋周边绿化工程,剩余部分由项目资金和农户自筹组成。列入苗寨特色示范村规划的36户农户现已全部开始投入建设。
通过合理规划村庄发展布局,配套水池、道路、文化室、绿化等设施。建设了18套总建筑面积为3672平方米的A型民居;12套总建筑面积为2256平方米的B型民居;12套总建筑面积为2436平方米的C型民居;村庄内部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村庄室外草坪灌木绿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体育健身活动场2个(约650平方米)及其它基础设施。
火烧桥村小组通过“美丽乡村”苗寨特色示范村、农村危改省级示范村的创建,使村庄在绿化、环境美化上得到了较大改观,在全镇形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为打造平安、和谐、幸福吕合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