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邻里闹矛盾,得跑好几个部门,现在网格员上门就帮我们解决了,省心又暖心!”近日,苍岭镇西云村民周大姐看着重新划分的土地,对着上门回访的调解员连连点赞。今年以来,苍岭镇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服务下沉为核心”的工作理念,推动基层治理从“治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强化组织引领、优化平台功能、创新工作机制等方式,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系统化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让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化解,让幸福底色在基层治理中愈发鲜亮。
织密“四级网络”,把调解阵地建在群众身边。为筑牢调解“第一道防线”,苍岭镇以“党建+网格”为抓手,搭建“镇—村—组—微网格”四级治理体系,将调解力量“沉”到最基层。该镇整合1050名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网格调解队”,实现10户以内必有1名网格调解员;每季度开展“网格技能大练兵”,通过模拟调解、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网格员“懂政策、会调解、善服务”的能力;推行“镇干部联村、村干部联组、网格员联户”包保制,今年以来,网格员累计在网格内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小问题”120余起,矛盾调解率达100%,矛盾化解率达98%,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
建强“两级平台”,让资源调解跑起来。高标准推进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社会事务办公室等部门资源,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形成“群众诉求统一受理、分类分流、协同处置、限时反馈”的闭环流程。同时,深化“警调、诉调、访调”三调联动,在镇综治中心设立“调解工作室”,邀请律师、乡贤组成“专家调解团”,今年以来已联合化解复杂纠纷32起,平均调解时长缩短至5天,群众跑动次数较去年减少60%。
贯穿“三大理念”,让调解服务有温度。苍岭镇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调解工作的出发点,贯穿“源头预防、服务为先、法治引领”三大理念。建立矛盾纠纷“周排查、月研判”机制,重点围绕土地流转、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高频领域开展动态摸排,今年已排查并化解潜在风险隐患45处;推行“干部下访日”制度,镇、村两级干部每月下沉网格走访,累计为群众办实事119件,提供法律咨询150余人次;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通过以案释法、法治讲堂等形式,今年已举办普法活动80余场,覆盖群众1.2万人次,让“遇事找法”成为群众共识。
完善“四项机制”,让调解工作长效化。“调解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苍岭镇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该镇建立“预警研判、闭环处理、考核激励、回访评价”四项机制,确保调解工作常态长效。通过整合12345热线、网格信息、警情数据,建立矛盾纠纷动态数据库,每月开展风险研判,精准识别矛盾高发领域;对每起调解案件实行“一案一档”,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将调解成效纳入村级考核和干部评优,对表现突出的网格员、调解员给予相应激励;对已调解案件实行“一周一月2次回访”,听取群众意见,评估调解效果,防止问题反弹,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如今的苍岭镇,邻里和睦、干群融洽的场景随处可见。“多元共治”的调解体系,不仅化解了矛盾,更拉近了干群距离。下一步,苍岭镇将继续优化“幸福调解”模式,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接地气,让百姓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