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子午镇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因地制宜,盘活低效林地,破解林地经营收益弱等难题。聚焦林下经济特色产业,突出“四转四变”核心路径,积极发展林下育花、林下育木、森林旅游等林下业态,既美了山乡,又富了群众,实现“两山”双向转换,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精准盘活“转方向”,推动“资源”变“资产”。以摸清“家底”为突破口,围绕全镇40.19万亩森林资源,分类梳理闲置林地资源,摸清乔木、灌木等林地情况,建立生态资源数据库,对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林业部门有序开展森林抚育,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搭建硬件基础。鹿宜村委会茶花树、小鹿宜小组按照统一流转、统一开发方式,整合村集体林地和农户自留山,将580亩林地流转给云南万木春园艺绿化有限公司,企业投资4000万元,建立林下山茶花培育基地,发展林下山茶花和园林绿化苗木培育。通过化零为整,实现“小山到大山”转变,为林地资源规模化经营打下基础。
立体开发“转效应”,实现“荒山”变“花园”。因地制宜运用生态种植技术,打造示范基地,根据山茶喜温暖湿润环境,喜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适宜在疏林下生长的特点,企业从外地引进华东山茶1万余株种植于林下,确保花卉生长与林木共生。2021年,企业创新山茶花培育方式,采用自主探索的芽接技术,将云南山茶花的花大、鲜艳与华东山茶花的根系发达、树冠丰满、生长快速等优势相结合,成功嫁接云南山茶100个品种、国外山茶200个品种。今年,企业引入了8000株山茶花砧木,嫁接培育后林下山茶花数量达到20000株。基地内还培育尖叶木樨榄、清香木、野桂花等苗木、盆景5万余株(盆),实现生态景观价值与经济效益双提升的“林下花园”。企业培育的山茶花广泛种植于楚雄州委党校、彝海公园等单位和景点,还销往昆明、大理、曲靖、玉溪等地。通过优质山茶花的培育,公司实现产值3000万元。
机制创新“转共富”,促进“青山”变“金山”。通过招引企业入驻,构建“公司+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式,推动闲置低效的资源盘活、林下产业壮大,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鹿宜村委会茶花树小组将山林打包流转给企业经营,租金每亩1050元至3000元不等,闲置山林助力群众增收400万元。同时,企业在山茶花培育和山林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用工需求,企业优先聘用本地农户,解决了周边80人的就业问题,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500万元。通过荒山流转、提供就业等方式,把生态良好的“青山”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群众实现务工挣薪金、流转赚租金,企业、群众互利共赢,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业态融合“转价值”,助力“颜值”变“产值”。结合花卉景观延伸产业链,打造“林下花海IP”,林下山茶花基地培育的山茶花,经过品种改良,树形优美、花色鲜艳,观赏价值高。2024年,吸引了3000名山茶花爱好者前往基地参观赏花,获得一致好评。同时,山茶花花期与“油菜花节”无缝衔接,子午镇以花为媒,依托“花海”“稻香”“烟韵”等田园主题景观,融合“赏花+体验+消费”多元场景,发展赏花经济。将云龙红色教育基地、骠川万亩田园、以口夸诗歌小镇、林下山茶花培育基地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打造有历史、有文化、有美食、有美景、有乡愁的乡村旅游路线。通过文旅融合、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带动旅居、餐饮、文创、农特产品消费,实现将“乡村颜值”变“经济产值”,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和新的“活力密码”。今年上半年,游客量超61.1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91.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