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廉洁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并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下,廉洁文化建设不仅关乎基层政治生态的净化和党的执政根基的巩固,更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子午镇的实践,正是对这一政治原则在基层的生动诠释与制度性回应,其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将廉洁基因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肌体,成功构建起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洁文化体系,为“彝乡”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廉动力。
“育廉”固本,筑牢思想根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并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工程,其首要任务就在于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从思想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深刻揭示了思想淬炼与文化浸润中的核心作用。子午镇深刻领会并坚决贯彻这一精神,将强化思想引领作为“清廉村居”建设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实践路径。通过推行“典型引路法、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将抽象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具体的创建行动。例如,集中打造以口夸、云龙等示范村,精心融入廉政文化元素,严把项目建设廉政关,组织各村党总支实地观摩交流,让党员干部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清廉理念,实现“以点穿线、以线带面”的示范效应。更重要的是,子午镇着力构建思想引导与制度保障相结合的常态化育人机制:一是狠抓理论武装,持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教育和纪律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精准把握政策界限,为敢于担当者卸下包袱;三是建立健全澄清正名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撑腰鼓劲,保护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这一系列组合拳,不仅夯实了“不想腐”的思想根基,更营造了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良好政治生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强廉”束行,高悬规矩明镜。以严明纪律筑牢思想与制度防线。廉洁文化的巩固与升华,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入推进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聚焦廉洁纪律的细化落实,进一步明确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的行为红线。实践中,必须紧盯“关键少数”,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把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子午镇坚持制度先行,聚焦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和群众关切,精准强化监督执纪。全面贯彻“四议两公开”制度,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深化“一约四会”和“小微权力”清单管理,系统梳理组织运转、三资管理、民生保障、耕地保护、工程项目、党员管理等六大类共50项权力事项,逐项绘制运行流程图,让群众明流程、会监督,让干部照单履职、规范用权。同步探索镇纪委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联动机制,推行“履职清单化、管理积分化”模式,发挥村监会“前哨”作用,实现对村级事务常态化、近距离监督,并配套建立履职“负面清单”,严明纪律底线。随着制度笼子越扎越紧,“不能腐”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润廉”化人,厚植廉洁土壤。以文化培育清风正气。廉洁文化重在浸润,要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价值、凝聚共识。文化无形,却滋养人心、引领风尚。廉洁建设只有融入社会肌理,成为共同遵循,才能激发深层内生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公生明,廉生威”“唯俭可以助廉”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丰厚滋养。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子午镇积极整合以口古村落历史文化、云龙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及挖铜乡村振兴实践,打造廉政文化园、长廊、广场、议事亭等实体阵地,让廉洁清韵深入日常、贴近群众。深度融合“骠川文化”特色,推动廉洁理念与乡风文明交融,形成富有乡土特色、更接地气、更聚人心的文化形态。在以口,“红扇子”宣讲队以花灯小戏等形式,用乡音乡语传播清廉思想;在云龙,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教育,传承革命精神,筑牢廉洁初心;在挖铜,将清廉建设融入文明创建,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全镇范围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通过“清廉家庭”“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树立身边典型,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推动形成学廉、思廉、崇廉、守廉的良好风尚。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政风清。当廉洁文化融入生活日常,即能如空气般无处不在,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屏障。
思想是根脉,为廉洁注入灵魂、指引方向;制度是筋骨,为廉洁提供支撑、划定边界;文化是土壤,为廉洁厚植底蕴、涵养生态。唯有坚持思想引领、制度约束与文化熏陶三者同向发力、系统集成、一体推进,才能不断巩固拓展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综合效能,真正构筑起标本兼治、久久为功的立体防线。如此,清朗的彝乡廉韵才能蔚然成风,徐徐清风与浩然正气也必将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