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瓜镇坚持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美丽繁荣、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资金筹措难、经营管理难、多方受益难”三大难题,以渔坝生态园.乡村振兴大舞台楚雄基地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规划是龙头,田园变果园。坚持城乡融合、整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合理规划功能区域。引进滇印象(云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整个渔坝片区做了总体规划,整体划分成生产性生物种种植区、田园生态综合体(包含水上特色餐厅、户外儿童游乐园、康养疗居/文旅民居)、滇西农产链集散中心、农教培训中心、扩展湿地公园、房车营地等功能区。2016年,渔坝村民小组通过“一事一议”,将近1000亩土地流转给渔坝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于规模化发展经营农业特色产业,重点种植石榴、桃、杨梅、樱桃、桔子、枇杷、香橼、芭蕉等果树,目前土地整理、果树种植等已完成,2022年香橼产量达30吨,产值40余万元,2023年预计产量可达150吨,产值200万元。
二、产业是基础,产品变商品。依托正在重点推进的哀牢山·楚雄野生动物世界、渔坝湿地公园、桃园彝族乡土文化资源,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重点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田园综合体,在打造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通过分级、包装和文化挖掘,包装推出一批以香橼等水果为主的农特产品伴手礼,将产品转化成旅游商品,满足旅客对乡村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三、农民是主体,村民变股民。以带动周边群众整体增收致富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建设和维护美好家园。鼓励村民将农村分散、闲置的土地、劳动力等资产资金进行整合入股或经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就地就业的重要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四、文化是灵魂,农房变客房。挖掘民俗文化、传统建筑、农耕器具、民间技艺、手工制作、风俗礼仪、风土人情,以活态化方式进行传承和创新,转化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挖掘乡间尘封遗存,唤醒乡村沉睡资源,激活农村沉寂风景,将闲置房屋改建成特色民宿,计划改建200套具有本地特色的文旅民居,为住客提供丰富的田园生活体验。
下步,东瓜镇将强化组织保障,让乡村更善治,环境更宜居,引导农村本土人才成长,培育批懂农业、懂旅游、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产业带头人,让离乡变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