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市东瓜街道 >> 街道办事处文件 >> 正文
号: cxs038-/2024-0730002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4-07-30
发布机构: 楚雄市东瓜街道 生成日期:
称: 楚雄市东瓜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号: 东政通〔2024〕21号

楚雄市东瓜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表时间:
字体:[    ]

各村(社区),镇属相关部门:

现将《2024年东瓜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楚雄市东瓜镇人民政府

2024年7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4年东瓜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全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质量和效益,形成秸秆高水平利用格局,促进全镇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按照《楚雄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楚雄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年度三农重点任务要求紧密结合,坚持农用优先、产业导向、多措并举,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扎实推进秸秆科学还田,健全收储运体系,强化科技服务保障,探索建立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和高效利用机制,引领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

(二)基本原则。多元利用、农用优先;因地制宜、规模发展;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健全机制、市场推动。

(三)年度目标。2024年,全镇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镇级要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提高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培育设备适用、技术先进的秸秆加工转化市场主体,提升秸秆产业化能力。秸秆收储运体系不断健全,秸秆利用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秸秆产业化利用结构更加优化,秸秆饲用转化和清洁能源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秸秆基料化、原料化利用途径不断拓宽,探索秸秆生物质成型燃料清洁生产技术模式。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秸秆科学还田。充分考虑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农民实施意愿等因素,分区域、分作物示范推广翻埋、碎混、旋耕、堆沤腐熟等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形成适应机械化生产、助力后茬作物稳产优质的秸秆还田规程。组织专家下沉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提高科学规范还田技术的覆盖率和到位率。针对秸秆还田技术的薄弱环节,组织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形成农机农艺一体化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二)规范秸秆收储操作。加强秸秆离田作业管理,完善标准规范,示范推广除土效果好的秸秆打包设备,引导推动秸秆加工利用主体收购低含土量秸秆,避免秸秆离田作业对耕地表层土壤造成损害。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秸秆专业收储队伍,建设标准化收储站点,完善“打捆-清运”“粉碎-清运”等秸秆田间收集模式,降低秸秆离田成本。

(三)加快秸秆离田利用。健全县域秸秆收储和供应网络,打通秸秆离田利用瓶颈。推进生物菌剂、酶制剂、饲料加工机械等应用,加快秸秆黄(青)贮、颗粒、膨化、微贮等技术产业化,促进秸秆饲料转化增值,壮大秸秆养畜产业。发展秸秆清洁低碳能源,有序发展秸秆为原料的成型燃料、打捆直燃、沼气工程等生物质能利用,提升农村清洁用能比例。推动以秸秆为原料生产食用菌基质、栽培基质、人造板材、复合材料等,支持秸秆基料原料化利用。

(四)加强秸秆资源台账建设。作为全市年度秸秆资源调查工作的刘家社区务必配合好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的调查工作,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安排专人具体抓落实,严格按照调查技术要求和流程,推进秸秆资源台账数据采集、填写,在要求时限内完成数据报送。省、州将采取电话抽查、现场核查等方式,对台账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验。

(五)强化典型示范引领。选择秸秆资源利用量较大、基础条件较好、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实施意愿高的秸秆利用主体进行培养,形成示范引领效应。重点围绕秸秆沃土、秸秆养畜、清洁能源等进行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将秸秆资源化利用与畜禽粪污、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一并统筹综合利用,建立健全农村固废资源化、市场化、规范化一体处置、利用、运维机制和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各涉农村(社区)要按照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目标,加强统筹协调,整体联动,细化分解任务,实化工作举措,扎实推进工作落实落地,组建秸秆综合利用指导组,加强指导培训,推动技术集成示范应用。

(二)加强技术指导。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要因地制宜,根据各自辖区内种植业、养殖业特点和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结合秸秆利用现状,选择适宜的综合利用方式,引导农民、合作社、种养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加强技术指导,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我镇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三)加强宣传引导。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多角度广泛宣传秸秆科学还田、离田利用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普及秸秆综合利用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提高农户有效利用秸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