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各类野生菌生长的旺季,也是误食有毒野生菌导致中毒事件频发的高发期。为做好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鹿城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与安全。
强化监管,压实防控责任。下发了《鹿城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会议提前安排部署,明确各村(社区)、各办(中心、所)食用野生菌防控责任,全面织牢防控宣传责任网。要求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切实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管控在先,推动责任落实到底到边。
强化宣传,提高防范能力。把往年食用野生菌中毒多发频发的群体作为重点宣传对象,通过多种渠道,将预警公告、宣传画、小传单、温馨提示等发送出去,使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教育无盲区、无死角,真正做到进家庭、进学校、进市场、进餐馆、进农村、进工地。根据广大群众认知程度不一的实际情况,各村(社区)组织村组干部、食品安全协管员、驻村工作队员、村医等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进村入户一对一、面对面进行宣传,并通过微信、短信等各种途径发送温馨提示、海报等,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各中小学校(园)通过班级安全知识课、黑板报、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宣传野生菌防控知识。截至目前,共开展宣传35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90余张。
强化巡查,加大执法检查。鹿城市场监管所要加强对食用野生菌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强化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谨防来历不明的食用野生菌上市销售,把好食用野生菌市场准入关。同时,强化对各类集中用餐单位、旅游团队餐饮服务场所、农村自办宴席等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严防群体性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各村(社区)对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实行区域负责制,构建严密的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网络,通过对辖区农贸市场、餐馆等重点场所进行高频次、广覆盖的巡查检查,杜绝食用的毒菌出现在交易市场及各餐饮服务单位,避免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截至目前,排查餐饮服务单位68户次,检查集贸市场8场次,餐饮店200余家。
强化值守,做好应急处突。建立健全应急保障、监督问责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项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位。镇卫生院深入开展食物中毒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治培训,加大对食物中毒应急救治的基本药品、相关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强应急救治物资装备储备。同时,加强食物中毒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治流程化、标准化,确保快速、有序、准确、高效处置各类食物中毒。镇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楚雄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求,做好事件核查、报送、应急处突和事件跟踪及善后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