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一刻钟,潮流商圈、新鲜菜场、便捷服务触手可及——这样惬意的日常,早已成为楚雄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2025年10月,在第三届“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月”启动仪式上,楚雄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实践成果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做法案例集》,相关经验经各级媒体转载传播,引发广泛关注。从传统商业体的焕新升级到农贸市场的“颜值+内涵”双提升,楚雄市以民生需求为笔、以精准服务为墨,绘就城市服务从“有”到“优”的温暖画卷。
作为楚雄市核心商圈的新地标,占地约5.5万㎡的昆百大楚悦广场,如今已是周边居民“一刻钟生活圈”里的重要支点。很难想象,这个通过业态重构与场景创新的购物中心,让传统商业体焕发了全新活力。步入商场,潮流运动、时尚服饰、特色餐饮等业态分区清晰,蕉下、MLB等60多个首次进驻楚雄的品牌门店前客流络绎不绝,首店占比超60%,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同步潮流消费。中庭内,刚落幕的古风游园会仍留着热闹余温,琵琶古筝演奏、K-pop随机舞蹈等多元活动吸引大批年轻人参与,集章兑换奶茶、小吃的互动形式,让市民直呼“接地气”。除了丰富的消费场景,充电区、母婴室、应急医药箱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细节处尽显服务温度。
“以前逛街就只能买买东西、吃个饭,没什么其他选择。现在有了这个商场,不光能吃饭购物,还有各种娱乐体验,拍照打卡也很合适,周末一家人能玩一整天,选择太多了!”消费者张世伟的感慨道出了不少市民的心声。昆百大楚悦广场招商运营经理樊健介绍,商场紧扣“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要求,从单一购物向潮流生活地转型,通过引入多元化业态和城市首店品牌,让周边居民实现家门口一站式购物体验,目前商场日均客流中,60%以上都是步行十五分钟可达的居民。
如果说商业体升级点亮了品质生活,那么农贸市场的“换装”改造,则温暖了市民的烟火日常。在东兴农贸市场、栗子园农贸市场等地,曾经的脏乱差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平整的水泥地面、畅通的排水系统、分类清晰的摊位取而代之。入口处的电子公平秤、摊位上的价格公示牌、专属规划的停车区域,每一处细节都尽显便民温度,让买菜成为一种舒心体验。改造后的农贸市场不仅环境敞亮无异味,更实现了智慧化升级,市民买菜既能扫码支付,还能通过公示栏了解实时菜价,保洁员随时清理垃圾,让“菜篮子”满满都是幸福感。
“我在这里卖菜二十多年了,以前环境差、脏乱问题突出,改造后环境变好了,管理也到位,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摊主胡兰花笑着说道。市民姚云娟也深有感触:“我家就在旁边,这个菜市场菜品齐全,价格公道,生活太方便了,感觉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物质也越来越丰富。”
从核心商圈到社区菜场,楚雄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早已延伸到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通过精准摸排群众需求,实施“一圈一策”精准建设,目前全市试点生活圈内已建成1735个商业网点,培育形成3个大型购物中心、4个夜经济商圈,推动本土连锁超市千子言及其他品牌连锁企业布局459个社区店,这些商业场所全面具备社交、文化、休闲等多元服务功能,真正满足居民在家门口的“一站式”消费需求。同时,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四进”活动,楚雄市持续开展便民生活节进社区、进公园、进商圈活动,吸引45万人次参与活动,现场销售额累计超1300万元,让便民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楚雄市商务局副局长钟晓艳表示,下一步将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整合商业资源,优化设施布局,持续深化“多元协同、精准供给、数字赋能”路径,推动更多传统载体升级,使“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成为常态,真正用“一刻钟”圈出市民的幸福生活。
一刻钟的距离,丈量着城市服务的精度;一圈之内的满足,承载着民生幸福的厚度。楚雄市以“一把手”工程的力度、“以人为本”的温度,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从规划蓝图变为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这份入选全国的“楚雄方案”,不仅“圈”出了业态兴旺、环境宜居的城市新面貌,更“圈”出了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城市便民服务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