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公布“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做法案例集”,楚雄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项目建设典型做法代表全州成功入选,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经验做法案例。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以补短板、增服务为主线,不断聚业态、拓规模、增服务、优品质,为居民搭建了便利消费服务圈,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坚持高标准谋划 强化机制保障
一是开展摸底调查。组织人员深入试点社区,围绕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发放并回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满意度调查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业态“有没有”分型表616份,广泛了解群众刚需,找准画圈、建圈“着力点”“突破点”,为实施“一圈一策”打下基础。二是高标准谋划。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商务、住建、民政、卫健、街道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按照“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管理。三是完善机制。实行每月一调度、季度看进度、半年一评比、年度一总评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市、街道、社区三级上下一体抓生活圈建设的工作格局,以机制稳固运转、用常态推动长效,扎实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坚持部门联动 汇聚共推共建合力
一是资源整合,联合攻坚。将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人文楚雄、智慧楚雄、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等支持政策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社区配置老年大学、青少年空间、社区阅览室、文化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为居民群众提供民族宗教、户籍、民政、医疗保险、劳动保障等140多项便民服务。二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通过发掘资源、综合设置、共享使用等方式,鼓励有条件的物业企业向养老、托幼、家政、邮政快递、前置仓等领域延伸服务,引导社区实体零售企业与网络及电商企业合作等,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搭建便利消费服务圈
一是补业态,强服务。盘活闲置低效场所,推动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早餐店、美容美发店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在社区周边开展服务。引入特色餐饮、运动健身、保健养生、新式书店、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品质提升类业态在社区周边发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目前,试点便民生活圈内共计建成商业网点1735个。聚焦“一老一小”需求,建成“老年幸福食堂”12个,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1家提供养老床位1510张,引进托育机构21家提供托位2020个。引入上海“小护来了”“榕康养老”等机构落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医养护理服务,建立社区护理站,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二是改造传统商业载体。引导邻近居民区的传统商场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对商业基础设施欠缺、老化的社区进行改造,新建集餐饮、娱乐、购物、康养等于一体的新型商业中心。目前,已形成3个大型购物中心、4个夜经济商圈。推动本土连锁超市千子言和其他品牌连锁企业布局459个社区店,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交、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在家门口“一站式”消费需求。三是创新消费场景。以便民生活圈建设为抓手,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公园活动的开展,连续开展便民生活节进社区、进公园、进商圈活动。目前已举办各类便民生活节活动6期,参与群众达30.2万人次,现场销售累计超1000万元。四是打造暖心便民服务品牌。针对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多的“两多”特点,楚雄彝族自治州学桥街社区动员懂技术的退休干部和老年人组成了“缝补嬢嬢”银发志愿服务队,在老旧小区集中设立便民暖心志愿服务点,每周固定时间开展义务缝补活动,累计开展义务缝补志愿服务活动132次,服务居民3300余人次。